曹征
读"麦康森院士:传统文化遏制创新人才发展"一文小感想 精选
2013-3-17 22:03
阅读:4158
标签:科学创新, 传统文化
    麦康森院士提出:对于阻碍我国人才创新能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传统的求同文化、“枪打出头鸟”文化、榜样文化和关系文化在作祟。中国人智商是很高,很聪明。但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人的创新性不是很强 我的观点与麦康森院士有所不同:传统文化没有遏制创新,是传统价值形态遏制了创新。
    直接说传统文化,从逻辑上说,似乎把中国传统的东西一棍子打死。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思量,尤其是在社会交往中个人能力体现尤其强调中庸。我国在自然科学方面长期裹足不前,是由于中国文化中重"仕"的思想,自然科学往往被视为三教九流,非主体的价值追求。古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强调"格物致知",从创新这个角度来说,传统文化中并未否认,如在文学艺术上的各种创作,其思变创新从未停止,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有创新的烙印.古代的各种发明创造,亦不可胜数,但未能形成溪河江海,其主要原因并非是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而在于主流的价值意识未落于自然科学.
    “求同”思想:国人教育,当代主要所示的学业成绩的数字本身,数字高了就可以进入好的学校,拥有好教育资源,以后有好的工作。但“求同”的思想,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格物致知”的思想,仅求高分,未能真求高分的载体——“知识”本身的用处。所以,高分-求同,是近二十年来百姓为求得子女获得安稳生活形成的一个主流价值形态,并非传统文化的思想,是近代百姓对传统文化一种放弃和背离。
    “枪打出头鸟”,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方面,要注意言行在工作过程中避免过于招摇。而在中国的现代和古代对知识的追求过程中,从来不“枪打出头鸟”,反而是一种积极的支持态度。
    对于科研方面,很多是一种迫于晋升职称的迫切需要,并非出于内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的渴望。而发表文章在许多时候,更是一种工作量的需要。这些都是价值形态所造成的,不是“枪打出头鸟”。科研岗位的人们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无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够当上“出头的鸟”,以取得职称、待遇方面的提高。而小孩教育,现在要学钢琴、二胡、小提琴等乐器,舞蹈、绘画等文艺,更有奥数等文化教育,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当上“出头的鸟”。所以这些事件来看,“枪打出头鸟”并不是科研创新科学乏力的根子。
    如果要推进国人的科技创新,个人认为应该从价值形态上进行设计,形成创新能够获得正向收益的社会风气。从学校教育创新、创造条件鼓励创新、发现创新、投资创新,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社会形态。
    传统文化有些东西有历史性,现在不一定适用,我们应该去除;传统文化有些东西能够跨跃历史的时空,形成民族的内核,我们应该坚守;科技的创新是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而为人服务的智慧体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诚意须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曹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9069-67122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