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地震:汶川地震两周年暨第二个防灾减灾日
今天是汶川地震两周年,也是第二个防灾减灾日。
近日媒体相关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汶川地震两年后各地重建的情况。可以用形势喜人来基本概括。各地建设进度很快,建设要求很高,建设成果很好。当然,也有曝出陈家坝附近存在豆腐渣工程,这是极少数丧心病狂的行为。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当地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看到超标准的建设。我们为灾区人民住上真正安全抗震的房子感到欣慰。有人有点羡慕地说,比多少捐款的人都住得舒服多了!是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我们有引以自豪的资源配置优势,取得令世人惊讶的效率。
记得中学政治课上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对比,其中一条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下生产资料配置极易造成浪费引发经济危机。似乎有人已经提出很多相似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存在:
1、医疗、教育等不公平来源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
深有体会的是,公费医疗等有支付能力的人到医院去看病,在得到一点点可靠诊断前总是一大堆的检查,很多是毫无必要的、重复的,处方里一大堆药品多半是可有可无。如果这些浪费的资源利用到更需要的地方不是更好吗?尽然有教育专家建议教育改革参考医疗改革进行。
2、富人们有钱浪费,穷人还在过穷人的生活
某著名导演批评某些富人宁可到国外挥霍也不可给地震灾区多捐点。某官员说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活法。这些都很在理,但是似乎与我们引以为豪的社会主义不和谐。为什么?
……
灾后重建当然也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我们支持以国家的名义将全民的资源有偏向性的流向灾区,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这些资源的合理性:
1、是不是合理
在灾后重建进程中我们看到媒体不断出现的规划,其实就是追求建设资源的效用。在规划制订单位中看不到地震部门,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说这些规划再次将抗震设防抛于脑后。如果是的话,就成了痛心的浪费,并重新置这些死里逃生的人于生死之间。
2、是不是适度
汶川灾区重建的标准高于新农村建设,是很多到过灾区的人得出的第一结论。我们是不是考量了目前的经济水平,采取的是不是适度的抗震设防和规划标准。还是说,灾区建设资源足够,可以尽可能提高标准。很显然,过渡的标准浪费资源。以至于很多人羡慕。
……
说到穷人与富人,在地震灾区的表现区别就是完全倒塌的房子和巍然不懂的框架洋房,结果就是,穷人悲惨的葬身在自己的房子下,而富人在惊吓之余搬回他的豪宅。有人戏言,难道这也是自然淘汰的过程吗?没有本事构筑足够坚实的房子的穷人就这样被地球淘汰出去了?
很惊讶,我们的和谐社会下有这样被淘汰的。但是,多少地震带上摆着的是无数的例子。有人问,什么时候能看到大地震后不再死那么多人?答案其实很简单,房子足够牢靠抗震就可以。美国加州和日本,他们就已经做到了。我们很有希望。但是,我们现在的资源有没有朝这个方向流动呢?这很关键。如果我们只是等地震把该淘汰的房屋连人一起淘汰后再去提高设防,这个时间很长,这个代价太高,这个过程太残忍!我们需要在地震前改造而不只是震后高标准重建。比如说,我们在五年内在地震危险区有计划地改造农居,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贯彻抗震设防规范。
我们的优越社会制度完全可以做得到,这也是穷人免遭自然淘汰的希望。否则还有谁陪富人玩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