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话题,源于最近频频调查出的科研经费违规使用问题。这其实是个敏感话题,许多大牛栽在里面,估计现在还有更多的人在犯低估。
年初台湾那边开始整治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我预感未来,在大陆可能会是重灾区。现在国家每年加大科研投入,如同10年前中国高校大力圈地搞基建一样,现在轮到很多校长书记被调查,高校早已不再是一片净土。
放养了很多年,很多人有了各种各样的头衔。头衔越多,可从不同的管理部门拿到项目。实质一看,很多项目研究的是一个内容。然而,项目经费使用上,确实差不多。出差,耗材,稿费,研究交流,小型仪器购置和实验室运作(纯理论的项目还不存在这一项)等。
而问题也恰好出在这里。假设就一般的科研人员而言,近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0万,省上的科研经费,30万,优秀团队40万,新世界人才50万,当然还可能有更多的项目在研,如博后基金等等。试问,这些经费不能买大型设备,一个工材的研究者如何用完?而一个纯理论物理的研究者又该如何使用?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而那些大牛们可能同时再研4-5个不同归口部门的项目,动辄几千万,上亿元。100元一张的人民币,需要数多久啊?大牛们也是人,他们不心动才怪!
反过来,有点像各个归口部门怂恿牛人们犯错误。我给了他,你给了他,他们也给了他。等喂饱了,长肥了,又不得不开始清算他!
有没有办法解决和制止这样的行为?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同时期在研究的纵向项目不应该超过两个。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科研网站,所有的科研工作者实名制注册。各大归口部门均在网站里面,可以统一查询和管理(当然军口的项目除外)。这样可以把那些吃到碗里,想到锅里的人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之中。也避免了科研资源的简单重复,浪费,同时可给更多人一试的机会。
这其实是个会惹来争议的话题,我本身并没有嫉妒牛人的意思,当然我也没有多分尊重他们的意思。这是个问题,一个新现象,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中国的科研会重蹈当年大跃进的怪圈,无法自拔。
欢迎探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曾体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589-71253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