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军
高校教师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精选
2014-11-4 08:28
阅读:30800
标签:高校, 教授, 晋升,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目前在高校中,由于高校的考核体系,往上跑拿纵向科研项目的老师更受欢迎,他们更被称为会做科研的人。甚至有学者提出大学的教育与培养,就不应该强调学生将来的就业。对极少数顶尖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人员来讲,这种观点是可以接收的。一个国家,必须有仰望星空的人,但人人都仰望天空,吃饭就成问题了。对于我国一年培养的硕士生60多万人,博士生就达6万人以上的的教育规模来说,不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不考虑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结合,显然是缺乏充足的考虑。

 

现在各大学,都争相录用从名校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中的SCI论文写作高手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大部分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或博士后,长期在科研院所研究,撰写了不少研究论文,但往往缺乏工厂的实际工作经验,若他们来教大学生的工科或其它应用专业的专业课,就有可能存在与实际工程脱节,只会纸上谈兵等问题。

 

现在不少重点高校对要晋升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都要有一年的国外留学经历。对于基础理论研究的教师来讲,这一条件有其合理性,必须承认国外名校的基础理论研究比我们强,至少目前我国本土上还没有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但对于搞应用研究的工科教师来讲,这种“洋插队”就不一定适用。将来也可以分为二个系列,搞基础理论研究,想晋升教授,必须有国外大学至少一年的留学经历;搞工程应用研究的人员,想晋升,就必须在工厂的应用现场干过一年。现在大学的教授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晋升教授的标准只能提高,不能下降!不管是搞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必须有高水平的SCI论文,都必须组织实施过比较大的科研项目。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必须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它重大科技专项。搞应用研究,能解决了应用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并获得企业的巨额资助也行。对发表SCI论文,当然,搞基础理论研究发表SCI论文相对容易一些,但应用研究并不是完全不能发表SCI论文,在应用过程中,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照样可以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只是与应用相关的SCI杂志相对少一些。不过,做应用研究更容易赚到钱,在经济上也应该能获得心理平衡。能晋升教授的人,应该只是那些特别优秀的极少数,应有较强的国际视野,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能发表SCI论文,应成为其必要条件。

 

另外,要充实高校的应用领域专业课的教育,国内的某些专业,如医学院,往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或副主任大夫做专业课教师,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课时,这些医生也可以有教授职称;成为不少高校“摇钱树”的工商管理MBA专业,有时也请成功的工商界人士给学员上课。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一个政策,对社会上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取得成绩,已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要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人,必须在高校担任一门相关的专业课,在满足一定的学时学分要求,学员评价良好的条件下,才可以获得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资格。既然在高级工程师的前面加上了教授级这个定语,没有真正教过课,且获得学员的好评,怎能加上这个定语呢?据我所知,社会上有不少高级工程师,还真希望回到学校,与大家分享自已的研究与工作经历。当然,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具体细则要经过充分的调研,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若真能这样做,一定会提高我国的应用领域专业课的教学水平,使教学内容与实际更能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来必将能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晓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399-84091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2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