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军
运气 精选
2024-6-24 09:12
阅读:2451

最近参加了广东省高级工程师、正高级高级工程师的评审。评审有详细的评审指南,且有最低门槛。通常个人的评审材料被送到最终评审会时,已通过了至少二次审核,即单位的初审,及学会的复审。这些申请人的材料都应该是能跨过门槛的。再请我们来做最终的审核,往往有进一步把关,且要按一定的比例,淘汰一批人,同时完成投票等形式工作,保证合法合规,形式正确。

参加评审的人员,都具有正高级专业职称,一般都是从专家库中抽选的,有高校的教授,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科研单位的研究员等。在这些申请职称的人员中,有些申请者在考核的有效时间内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而另一些申请者,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有些则获得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科技奖项,如何评判?评审指南只给出最低的标准与要求,并没有给出这些不同的科研成果,其相互转换的等效系数,事实上也难以给出这些等效系数。

有一起参加评审的人员讲,这评审比较难,也很难公正。我听后,笑着说,不难,容易,只要没有“私心”,评审就变得很容易。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都是相对的,既然我们有资格做评审专家,且抽签又选择了我们做评审专家,除了客观标准外,我们的主观印象,也就成为评审的一个重要因素。参加评审前,手机都被封存,且集中存放,被评审的人员,我们又不认识,评审期间,也不可能接到任何人的电话,从而杜绝了“人情世故”的影响,也就没有了“私心”的干扰而使自己难办。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从而作出自己的决定。

为了提高评审的工作效率,评审会分组,且每一位要晋升人员的材料,会由一位评审专家认真审核作为主审,作出初步意见,然后,再在小组讨论,从而作出决定。对于那种鹤立鸡群,特别优秀的晋升者,到谁手上都会通过。对于那些可通过,也有弱项的申请人,主审的初步意见就特别重要。不同的主审,有可能兴趣点有所不同,有人注重于获奖,有人注重于论文,或注重于专利,故不同的主审,对同一位申请者的结论可能会存在差异。这就存在“运气”问题。通过率虽然没有严格卡死,有个范围,但不同的评审人员,通过率是不同的。我更喜欢看人的“优点”,我手上的通过率也就略高一些,若碰到我审核,就交了“好运”了。

记得40多年前考大学,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还是比较差的,村上的老人们为了鼓励孩子们去碰运气来考大学,给我们讲一个卖豆腐的穷小子,考取状元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这卖豆腐的穷小子,也去参加了状元郎的考试,由于看不懂考试题,居然在考场上睡着了。旁边的几个考生,看他考试这么淡定,肯定胸有成竹,所有的问题都答好了。就乘着监考不注意去抢他的试卷,谁知,几个人过去一下子将试卷撕碎了。试卷被撕了,这可是严重作弊,几个人商量,每个人帮他做一道题,这样,也就解决了试卷被撕的问题。结果就是这个卖豆腐的穷小子,最后考中了状元。这只是讲故事,想凭运气考取大学的,往往得到的结果如当时的一首打游诗:儿子本无才,老子叫我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还好,当年高中的最后一年,我还是悟到了点读书的方法,成为文革后我们村考取的第一个大学生。

现在的考题,往往要留一些难度偏低一点的送分题,要考鸭蛋并不容易。但我看了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国际数据竞赛决赛题,在360度无死角的监考条件下,要作弊是没有可能的,也就不存在“运气”的可能。让我们一般不是搞数学专业的人去考试,肯定会“鸭蛋”滚滚而来。若收获的不是“鸭蛋”,还真是搞数学的料子,将会收到祝福,他或她的好运,也将接踵而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晓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399-143946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