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成和
拓展哲学新疆界
2020-12-16 19:27
阅读:2824

与时俱进的学术新思想

   晏成和

哲学是人们认识宇宙事物本质和普遍规律的学问;是认识世界、适应并改造世界的智慧和工具;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的思想力量。

发现事物规律是哲学与生俱来的课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及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哲学与自然科学相辅相成。百年来,科技发展已经从器物的工业时代进入到电子时代、面目一新成就卓著,哲学当然应该与时俱进、拓展新的知识疆界。

 

经典的哲学结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智者没有进一步阐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方式。在器物时代,认知物质之间的作用只能停留在碰撞、挤压、摩擦等机械接触传动的层次,虽然也有言语、书信等等信息联系方式,但是古老哲学对这种“软”联系的作用熟视无睹、不以为然。

 

半个世纪以来,科学乃至全社会进入到电子时代,电磁波携带信息漫天彻地、无所不在,挤压、摩擦的机械接触悄然退位,电磁波成为交流的主体、成为信息广泛连接的“流量”。

新闻、学术、资金、密码、物资、文学作品、影视大片、情感交流……都在这4G、5G的电磁波中传递。电磁波已经成为承载信息的主体;成为驱动火箭、飞机、高铁、舰船的指令。电磁波来自哪里?看不见摸不着的波为什么能够成为调动社会活动的主旋律、成为隐形的主宰。哲学对隐形波为主的世界认识滞后、迟钝,对科学的供给不足,导致了科学的沉寂,也造成哲学自身的畏缩和凋零。

 

伴生场-电磁波是自然的真实存在,在之前并不起眼。波在当今社会发挥着如此巨大作用,是因为地球社会悄然进入到了场的时代,人们时刻在互联网、利用电磁波进行联系、交流,场的互动和交流已经替代了器物时代大部分功能。

在器物时代,人们只关注事物主体的显性存在,忽略主体周围一直伴生着场。其实伴生场天然存在,能够辐射波、接受外来的波,并且用场的秩序连接并响应着周围世界。

自然界,物质伴生着场,在场的作用下运动。如:月球在地球引力场的作用下规律运转;核外电子也是在与质子场作用中规律运动;在常观,所有物质能够随着外部的温度升高而升高、能够随着外部温度变化发生相变;生物春发夏长,说明自然物质都是在温度场的支配下运动着,并且产生运动后果。

哲学有论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现在可以开拓观点,进一步论述:事物的联系是由事物各自伴生的场相互进行作用和响应。其实人类对伴生场并不陌生,在宏观:

太阳伴生着阳光、磁暴,伴生着引力场和太阳系;

 地球伴生着大气、磁场、引力、春夏秋冬;

 月亮伴生着潮水、阴晴圆缺。伴生着中秋节。

宇宙天体就是在场作用下维持相对位置、保持或改变天文望远镜里的景象。

在微观:质子、电子周围存在着伴生的场。

质子场吸引着电子、构成了原子,

原子核的场外延、吸引相邻的价电子,成就了分子。

质子伴生着的引力场,并且从原子核向周围无限延伸构成物质世界、到宏观的太空,形成了弥漫在宇宙空间的非接触的但是能够相互作用引力场。

没有场思维就不能解读那些没有接触就产生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难以解读太阳与太阳系;难以解读核外电子绕质子规律运转形成原子、形成分子;没有场思维也不能解读物质为什么会有质量。

几个世纪的物理学用生物学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来解读场,虽然能够勉强回答一些物理现象,但是留下了太多的谬误与牵强。

电子若是一个单纯的粒子、就不能解读电子所携带电荷、也不能解释电子之间非接触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子存在的质荷比。所以电子是粒子、并且伴生着电、磁、波。在奥斯特实验中,导线外的小磁针偏转;现代磁共振电流形成的强磁场、都证明电子的运动伴生着磁场;我们的手机和通信基站之间的信息交流(发射和接收的)都是电磁波,都是电子伴生场的振动所发出的电磁波辐射。

人们的思维往往局限于生物感官,器物时代感觉不到伴生场的普遍存在、不能解读粒子与波的伴生共存,早年的量子学者想不到电子束发生了干涉、衍射是电子伴生着波的使然,导致物理学几十年纠结于坍縮而成的波粒二象性。

 

二、经典哲学还有著名的论断:世上所有事物都在运动着。这是确切的事实、英明论断,但是作为哲理,表达现象只是基本的职能,最好能够说个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前因:事物的运动来自哪里?据说科学巨匠牛顿也回答不了,问:地球最开始的运动来自哪里?牛顿答,是上帝踢了一脚。

技术把社会带到了场时代,关注到质子、电子伴生的场,以及由物质聚合而构成的星体、星系。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事物的运动来自其物质伴生场,在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相互联系、产生了相互运动。电子绕核运转是因为质子场、电子场的相互作用;地球绕太阳运转,是由于质子场的外延形成了引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事物在伴生场的作用下发生并维持着运动,运动维持着世界的生机,呈现出万物的特性和模样。

后果:运动产生必然后果-呈现特征及变化。这是对万事万物洞察之后经验总结,无数事实都在印证着这一公理:所有事物都在运动着、都会在相关层次产生明显、笃定的后果,呈现其特性。

事物的存在和现象都是相关层次物质运动的结果。并且由微观逐级向上产生影响和作用。自然事物都在运动着、都会产生明显、笃定的后果和特性:

在宏观,宇宙天体运动,呈现斗转星移;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导致一年四季、冷暖轮回;

地球自转,带来了白天黑夜、日出日落;

月球环绕地球旋转,呈现出阴晴圆缺,潮起潮落。

在常观,地球运转带来了风调雨顺,带来了生命运动:

森林原野、草长莺飞,春华秋实得益于生命运动:

人和动物的迁徙、人类的建筑,改变了地球的格局;

人类发明的火车飞机,让环境充满动感。

分子的运动:光合作用,让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在阳光的作用下构成碳氢化合物;

氧气和绿叶到头来成就了地球上的动物。

在动植物生长过程中,DNA、微观的分子运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从宏观天体-常观-微观分子,每一层次物体都在按自己的规律运动着,构建了运动的后果、呈现了运动后的作用和景象。运动-后果是大自然的逻辑和秩序,我们可以稍作归纳:

各种层次的自然现象来自于同层次物体的运动,并且产生运动后果(现象)。

反之,如果发现了现象,我们就应该在相应层次的运动中去寻找机理、探索原因。

这是一条逻辑明晰的思路,大自然必定会维持自己的逻辑和秩序,不会让微观的电子随便转转而已、毫无意义,核外电子的运转一定会产生其笃定的后果。在以上4篇博文讨论了-价电子运转与物质特性的全面互洽。[1,2,3]

可是量子理论禁锢着对电子规律运动的探讨,导致自然界唯独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后果、没有下文,于是凡是与价电子运动相关的物理没有洽适的解读,导致科学90年的沉寂。

物质的相变、钢铁的强度、铁丝的烧红发光、超导、催化等等微观物质的现象已经呈现。其原理是什么?人类的探索已经超过百年,可是还是自然之谜。这不是研究者不聪明,而是量子理论不许探讨物质相应层次的运动——核外电子的规律运动,设置了科研禁区。

按照“运动-后果,后果-运动”的逻辑,我们已知现象(例如,相变),那么就应该在其最明显的微观运动(核外电子)中去探索原因,领会大自然的安排。现象来源于运动,我们解读现象就应该探索运动,那种绕开电子的运动,试图在X子、XX子去破解物理,只能是缘木求鱼。

综上述,伴生场的思维拓宽了哲学的疆域。

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的拉手是主体伴生的场,实体(主体)靠伴生场进行联系。

事物在不停的运动——运动的作用来自于实体的伴生场,场是运动的前因。

——凡是运动都会产生后果。宏观、常观、微观,不同层次的运动、必然会产生该层次的特性和后果。世界的现状都是各层次主体运动和伴生的场所遗留;面对不解之谜、科研应该在现象所在层次的运动主体和伴生场中去探讨原因。

 

                                2020、12、16、

参考资料:

[1]晏成书,集合论引导,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晏成和,全面互洽的物理学(一)(二)(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3066&do=blog&id=125682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3066&do=blog&id=125786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3066&do=blog&id=1259674

[3]晏成和,打破禁锢 追根溯源,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3066&do=blog&id=1261377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晏成和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066-126278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