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说说职称的事 精选
2013-7-3 15:49
阅读:13449
标签:职称

近来网上关于职称问题成为了热点话题。

职称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的确是个涉及工作评价和人的尊严问题。

首先,评职称是大学的日常工作。老师们为了教学科研付出劳动,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认可(不仅仅是个人面子问题)。

作为老师,爱岗敬业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地位无可厚非。老师也是凡人,需要养家糊口。工作为了生存(也许是最低要求)同样适用于老师们。无论年长年轻,都有生活压力,面对不同的情况。

作为老师,首先打铁需自身硬。在教学科研两大任务面前全力以赴,做出成绩。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

学校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到不同老师的情况,体现以人为本。不同年龄的老师经历不同,只要努力工作,就应该受到尊重。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能让“混混”占便宜。

人都是从年轻时过来的。近50岁的老师评职称,不一定按照统一标准一刀切,应该“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很多老教师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博士学位,或者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形势,这不是他们的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默默奉献一文不值(甚至有人说他们就该被淘汰,说这话的应该将心比心,到你老的时候还会这么说吗?),只不过是时过境迁,没赶上机会而已。这些老师成了与时俱进的“牺牲品”,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有些老师年轻时也曾辉煌过,由于某种原因没赶上“末班车”而已。试想,没有这些老师的付出,学校哪有今天?

年轻人有国外留学经历和博士学位,只能说明他们赶上了好时候。很多年轻人被当做人才引进,一回国就教授加冕,给予优厚的待遇。但是也不能说过早解决职称问题就是一件好事。有些年轻人一旦提了职,就失去进取的动力,躺在“功劳簿”上休息了,成就远没有提职前辉煌。不能一篇论文吃一辈子,要看今后的工作。职称只能说明过去,不代表未来。因此应该给年轻人更高的要求,毕竟未来是他们的。年轻本身就是资本,意味着机会。

对于职称“落选”,不应仅从个人角度抱怨(我倒霉,生不逢时),要有“平常心”(尽管说这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任何社会绝对公平是没有的。有些时候的无奈不仿学学阿Q,总要为自己的身体着想啊。

职称评定是一个激励机制,应该由拼搏的人享有。也不能一次评职定终身,要有后续的考核才行。职称带来的利益应与责任挂钩。责权利要统一。

另外,高校年年评职,总有一天名额“爆满”。也不能说大学老师个个都是教授,也应该有副教授,讲师,助教才是。国外很多学校是一个专业设一个教授,下面有不同职称梯队。教师队伍的职称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不能太滥。论资排辈不能说过时了,工作表现需要时间证明。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不同,但应鼓励的是人人爱岗敬业,都有希望和奔头。不能为了职称“窝里斗”,让评职称成为老师自相残杀的角斗场。

 

相关专题:职称评审惹的祸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11-70489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