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书记校长第一课
2025-9-5 09:26
阅读:1023
不知从何年开始,高校流行新学期书记校长上第一课,以彰显领导重视本科生教学。然而,这成了领导作秀的舞台。尽管学校大张旗鼓地宣传,这种做法并不被师生广泛认可。
1.一些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与社会现实,照本宣科讲解政策条文或理论知识,未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活,心理健康,就业压力,社会公平)或本地特色资源(如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全程照搬教材,未涉及学生关注的考研与就业矛盾,导致课堂互动冷淡,学生参与度低。
2.部分书记校长为追求课堂热闹,过度依赖视觉冲击或娱乐元素,如在课件中加入大量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照片,动漫,或设计脱离课程目标的游戏环节。这种形式看似活跃,实则削弱了思政课的思想性与严肃性,导致学生对核心理论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形成持久认同。
3. 部分学校将实践教学简化为打卡式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但未安排深度讲解或研讨,或让学生提交形式化的实践报告。这种实践缺乏系统设计与指导,未能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无法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4. 部分书记校长仍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未留给学生提问或讨论的时间,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兴趣缺失,课堂氛围沉闷。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 部分学校为迎合创新要求,盲目采用新技术(如VR,直播),但未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
这些形式主义做法不仅削弱了思政课的育人功能,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反感,影响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11-1500511.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