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谈教学督导
2025-3-18 20:47
阅读:953

很多高校设立教学督导一职,多为退休老师担任。目的是对老师上课进行监督,评价,指导。本意是好的,但现实并不理想。因为督导就是个摆设,看似重视教学,其实就是监工。

想起我当年本科毕业留校,那时有教研室。对年轻老师要求极严。毕业5年才允许独立上课。先做实验员和助教,每次老师上课,提前准备挂图,粉笔。课后辅导答疑。然后反复试讲,全教研室老师听课点评。那时的老师点评起来真是让人汗颜。从仪表教态到讲课逻辑,从教材内容把握到讲课深度,精雕细刻,一点一滴都不放过。也是这种严格的训练让我夯实基础,使我成长。

现在的年轻教师上课就是拿鸭子上架,临时抱佛脚,哪有传帮带?哪有人指导?给们课上就是,照PPT念,完成工作量,不出事故就行。怎么讲没人问。何谈教学训练?何谈教学交流?考核科研,谁关注教学?

教研室取消了,设立督导。但督导这称呼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应该换个人性化的称呼,如教学指导员,以听课为主,了解情况,少做评价,意见反馈给教务处即可。原因很简单,谁也不想被督导。况且督导听很多课,有些熟悉,有些外行。督导像个监工似的,高高在上不好。况且也不一定把握好分寸,尤其是青年教师很反感被指导。应本着学习交流平等的身份与老师对话,而不是指指点点,更不是吹毛求疵,强加于人。

说句直白话,现在的督导就是个摆设,纯属形式主义。就像开学第一天领导听课一样,就是个作秀,显得重视教学。督导员未必是教学最好的老师,倒像是领导给印象好的退休老师找个差事。若按过去老一套上课程序去指导现在的年轻教师,恐怕年轻老师都不服气。点评不到位等于倚老卖老瞎放炮,甚至引起对立。

教学督导应该是教学公认有经验老师承担。没有扎实教学功底(讲课精辟,吃透教材,有教学研究,编写教材经历,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老师是配不上教学督导的。教学督导绝不是检查纪律,审核程序,不痛不痒的挑毛病,应付了事那样简单。教学督导应该是有深厚功底热爱教学乐于奉献的大师承担。督导结束要给学校反馈教学共性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建议,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利于年轻教师成长。

实话实说,不吐不快。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11-147819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