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性格即命运 精选
2021-3-21 13:53
阅读:9807

《辞海》解释: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体差异。大体包括:

(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

(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4)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性格的形成取决于基因遗传因素,成长期发育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性格是人格的表现。体现在开放性,亲和性,勤勉性,情绪性,外向性等方面。性格与兴趣,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性格的定型一般在16-20岁期间。

作为老师,面对的是学生。现在网上关于师生关系的话题是剪不断理还乱,站在各自立场,各说各话,似乎都是自己对,对方错。但都忽略了性格因素。其实双方的性格对彼此影响很大。

我的观点:1.学生都是成年人,性格已经定型,但可以微调。2.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3.相互尊重,因材施教。

学生是成年人,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此我不敢苟同。此话对中学以前年龄段的学生有效,但对于成年人不一定有效。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导师的人品,责任心和能力对大学生,研究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我不敢打包票每一个学生都做到优秀,但尽力就好。成年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已经形成,想要改变很难,但不是不可作为。必须尊重学生,平等对待,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生的做法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要因材施教。个性化,差异化培养才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

当师生出现沟通问题时,多为导师强势,学生心理抵抗。导师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度要把握好。对抗性的性格容易爆发冲突,平衡性的性格使人相处融洽。不妨从各自角度反思一下,学会心平气和,换个方式或许收到奇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11-127788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