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 精选
2018-1-8 13:32
阅读:13945

本文仅限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最庞大的研究生群体。招生规模与数量最大。

目前除985高校和科学院以博士生和硕博连读生为主外,多数高校仍是硕士生培养的主力军。

硕士生地位有点尴尬。与博士生相比,其投入和就业差距甚大。鉴于学位点和招生名额的限制,一些高校把硕士生当成科研主力。

硕士生人数虽多,但良莠不齐。由于考研目的多元化,不可否认很大一部分硕士生并非为学术而来。但现实一些学校为了应对评估,在博士生生源紧缺的情况下,拿鸭子上架,不得不对硕士生下毕业前发表论文的“军令状”,以保证论文的产出。

问题来了。硕士生导师拿硕士生与博士生去pk,本身就处于劣势。

首先是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硕士生与博士生本身就不是一个档次,现在却要求硕士生毕业前发文章?可见这是在逼导师。

其二,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也存在能力水平上的差距。若是博导的团队,硕博都有,博士生可以部分带硕士生,分担导师压力。而仅有硕士生的导师就惨了。必须付出博导甚至超出博导的精力方可达到发表论文的要求。

于是,硕士生导师们只能和学生“共甘苦”(博导则相对有时间去申请课题,参加评审和会议等体面的事情)。所以硕士生的培养变成培训研究生为出数据的技工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写文章的事情硕士生基本做不了,只能由导师亲自上阵了。

其三,硕士生质量良莠不齐。若遇到好学生,导师还算幸运。若遇到“不听话”的学生,导师可谓不幸了。无论你怎样做,你必须为学生毕业负责。即便你愿意为他人做嫁衣,可学生领不领情还得两说。最糟糕的情形是,非但无回报,还鸡飞蛋打,白搭时间,经费和精力。

硕士生也是研究生。在改革开放之初,硕士生的质量不输博士生。现在的博士生未必比老硕士生强。很多高校50岁以上的导师并非都有博士学位,但一样担负起学科带头人的重任。

我认为,硕士生的培养环节同样从开题到论文发表都应全程参与。否则仅作为“技术员”的培训不可能造就独立从事科研的后备军。一届一届下去,看不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希望,硕士生质量滑坡必然。科研上水平,不是靠人海战术。要靠精英。研究生不是义务教育,纳税人的钱不是培养技术员!

好钢用在刀刃上。宁缺毋滥。严格硕士生招生规模和培养力度及毕业把关是国家应该考虑的。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11-109370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