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反思(4)
随着2025新年钟声敲响,本学期进入了尾声。寒假工作开始了,惯例要首先写期末总结,同时做出一些反思。
其四
什么叫课程设置?为什么要设置课程?设置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更合理?显然,课程设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对于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设置了相应学科(专业)后,一系列课程就设置完成了。传统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通识类、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但都是以知识传承为重中之重,相应教材也是以大量知识为主辅以实践要求。这一点在人工智能时代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以往,课程设置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通识课程到专业基础课程,再到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当然,课程设置也要遵循适应性原则,要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传统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都发生了变化。今天,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新的学科建设如火如荼,课程设置更应该迅速改变了。
人工智能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项目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传统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需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和多样性,如设置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项目等。但实践教学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实践基地等资源支持,这对于一些高校来说可能存在资源不足的挑战。
还有,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但目前的课程设置大多还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统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和学习路径,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进行自适应教学,是课程设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相应的教材、教法、学习、考查、评估都要做出巨大改变。这些几乎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真不敢想太多了。静观其变吧!
还好,涉及学科专业设置!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刚刚召开,许多内容等待慢慢消化,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董鸿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352-146849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