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c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cs

博文

我的黄金十二年学术小结

已有 1880 次阅读 2015-1-19 17:13 |个人分类:博士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十二年学术小结

我的黄金十二年学术小结

胡春松

 

2003年获聘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之后至今,我在一个“零”经费(没有自然基金)、“零”学生(没有学生)和从“零”开始的平台(南昌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现南昌大学医院),艰难地进行着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虽然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基金申请和论文投稿),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还是取得了一些可喜的业绩。本人的这些学术成长,虽谈不上“高大上的惊艳”,却让自己很有成就感。现将这些“零碎的珍珠”串织起来,希望成为自己学术上的“光鲜亮丽的新大衣”。因为,它的确有重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当然,也就有顽强的学术生命力。

 

在人文与医学领域

 

以第一作者提出并论述“人才就是GDP”;先后开设雅虎博客(2007.6-2009.9),科学网博客(2009.10-),人民微博(颂子2013.3-)等,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本人是岭峰体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五美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纯韵(亦称春韵”—作者命名)作品见长;首次提出并创作九言诗歌。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青春三部曲”--《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和《青春私语》(待出版);将诗学与医学有机结合,创作了一系列“春韵”诗歌(新诗和旧词)作品,尤以“地震”为主题的诗歌、重大世界性节日诗、赞美诗和挽诗为特色,诗书《美丽中国》、《中国·梦》和《地震N章》均待出版。目前,科学网博客访问量已经突破117万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积极将诗歌引入临床,提出并阐述“诗歌如药”的理念,并开展相关心血管基础与临床研究;坚持推进民间“诗歌外交”;首次提出并阐述“发展冲突论”;共同提出为“中国梦”平添强劲内涵的“百寿计划”。已在《健康报》、《健康时报》、《中国医学论坛报》、《家庭医生报》、《光明日报》和《江西日报》等发表一系列文稿。

 

二 在预防和保健医学领域

 

以第一作者创造性总结、提出以包含五大健康要素—环境(environment)、睡眠(sleep)、情绪(emotion)、运动(exercise)和饮食(diet)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的‘种子’法则”和“Ee种子法则”,并进一步创造性发展和命名为“胡氏健康生活方式”,多次向上级部门呼吁建立“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CCRDHHL)”,积极向全球宣传推广和普及胡氏健康生活方式。鉴于生活方式已成为心脑血管等慢病新的治疗靶,该健康生活方式被誉为“人类健康的守护神(hero of human health, HHH”。在此基础上,本人提出并建立相关干预策略:SEEDi, EeSEEDiHHLi

本人创造性提出“人类疾病防治的RT-ABCDE策略” ,并进一步发展为“RT-ABCDEF策略”。该策略不仅广泛适用于医学领域,而且在管理学中也非常适用,可以成为重要的现代管理学策略之一。它特别适用于危机决策和应急处置。

 

以第一作者提出并阐述“早预防是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治疗”,并创造性提出包含二级一级和零级预防的综合性预防策略:“210级预防”。本人幽默地称之“将二级预防放大一百倍”(事实上,无论如何强调预防都不过分)。这是每个人贯穿终生的预防策略。胡氏健康生活方式是其核心内容和方法。

 

在前述工作基础上,本人创造性总结提出人类慢病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RT-ABCD EF + E(e)SEED-BasED +210。当然,它也适用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和管理。

 

在导师吴清华教授和胡大一教授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首次发现,由于存在共同的以不良生活方式为主的致病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RFs),导致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与糖尿病(2型或1型)、糖尿病与各种癌症、心血管病与各种癌症分别相互关联,从而创造性地提出,在当前全球流行的非传染性慢病(NCD)中,广泛存在“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糖尿病(diabetes)-癌症(cancers)”链,即“CDC Strips,并从系统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层面阐述相关机理,发现在共同的“坏种子”(不良生活方式)或/和共同的“坏土壤”(先天遗传或后天生活方式)作用下,通过多途径与多靶点的相互作用,导致“内环境异常或失衡”,最终逐步发展形成高危CDC链,并对该链进行了主链和支链的分类。该研究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健康衰老和健康长寿提供了新的理论,并为开发“一石三鸟”的药物和预防保健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 在临床心血管医学领域

 

1在高血压领域

1)首次发现肥胖(Obesity)或非肥胖(Non-Obesity)-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高血压(Hypertension)共存是一种综合征,并与胡大一教授共同命名其为OOHNOOH综合征。已阐述其基本临床特征,目前致力于相关机理研究;

2)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总结、提出了高血压治疗的七大原则(SeCP),并共同命名其为“高润霖-刘力生原则”(简称“高-刘氏原则”);

3)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提出了高血压治疗策略的“全原则”、“无原则”或“部分原则”,总结了我国高血压治疗的三大特点和五大变化;

4)以第一作者提出了高血压的“大三联”治疗(包括降压,调脂和或降糖,抗凝防栓和或抗炎)策略;

5)以第一作者提出了降压药物治疗的“升级降级、平移切换”新概念;共同提出了高血压筛查的“五环”(上、下、左、右、中)模式;

6)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现并命名“C型高血压(C-type HypertensionCtH)”:一类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新型压力”相关的高血压。

 

2.在冠心病预防、急救和治疗领域

1)首次提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第三个ABCDE策略;

2)与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共同提出“种子法则”是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基本策略。该策略尤其适合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3)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总结并提出了临床调脂治疗的阶梯和综合策略,包括S方案与R方案;

4)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总结了冠心病猝死的“字母化”急救与保健策略;

5)以第一作者较早发现“药用炭片(MCT)”的临床调脂作用;

6)共同提出“他汀药物,入室必用(door to statinD2Sstatinized)”。

7)在导师Jun-Yan Hong教授指导下, 以第一作者提出CYP2A6 基因多态性与烟草代谢物相关性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3.在心力衰竭治疗领域

以第一作者提出我国心力衰竭“六大工程”治疗,并撰写相关大型英文综述。

 

4.在心律失常领域

2001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在导师JM Isner教授指导下提出并设计了转基因(VEGF)/ 骨髓干细胞至窦房结(SAN)治疗病窦综合征(SSS)研究课题。作为目录和部分内容撰写者,参编导师罗伟教授等主编的《病窦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著作;熟练运用抗心律失常中医药成功治愈多例疑难心律失常。

 

5.在心肌病领域

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骨髓细胞和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试验,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主编论著《围产期心肌病》(-ing);另有一系列著作撰写或准备中。

 

四 产品研发

 

提出研发具有双向血压调节作用的可植入式自动血压调节器(automatic implantedblood pressure adjusterAIBpA)。

 

提出要改造易使胃肠黏膜损伤的“阿‘撕’匹林(ASA)”的“硝基”,使之成为“米饭一样安全”的“阿‘笑’匹林NASA首次阐述通过改造药物化学结构,从而改变药物功效的“结构编辑structure-editing概念

 

在申报美国“探索大挑战”项目申请书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并阐述生命体征手机Bio-Phone概念、关键技术设计及意义,并建议纳入国家智能手机规划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研发。

 

五 社会兼职

 

曾是《遗传》、《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GPB(基因组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杂志)等杂志审稿人;曾受邀为BMJ(英国医学杂志)、Hypertension(高血压)等海外医学杂志审稿;担任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心血管专业委员(2008.11-),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11-);是欧美同学会会员(2004-)。

 

--

 

个人专业背景简介:胡春松,男,1968年2月生,1990年6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大学本科),1997年6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1月结业于科技部上海外语培训中心JICA班,同年8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赴美访问学者资格,于2000年至2001年赴美学习。2002年12月获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2003年先后聘任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2005年通过正高资格考试(人机对话),2006年获硕士生导师资格。2007年具备正常晋升主任医师资格。2011年3月通过在职申请国家医学博士学位英语统考。现为南昌大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在职博士(生)(2010- )。

 

相关链接:

 

各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6-860919.html

上一篇:一系列世界级盛会在江西南昌隆重举行
下一篇:“春韵”诗歌作品:《地震N章》(胡春松 著)(更新)
收藏 IP: 218.65.113.*|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