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职场感悟:先生存,后发展 精选

已有 15326 次阅读 2014-1-2 21:21 |个人分类:人在职场|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我常对我老婆说的一句话是,先生存,后发展。往往,我选择做或者不做什么事,都反映了这个思路。也许这会限制我的发展,但至少在入职的初期,我得益于这个“教条”。

无论在哪里,情况都是很复杂的。同样一张会议桌上,人和人是“不等价”的,无论是坐在哪个位子,还是说话的分量。我信奉这样的原则,刚入职的人不要当什么“意见领袖”,也不要对自己不清楚的事情发表意见,特别是宏观的、管理层面上的意见。你有才能,先“潜伏”自己,以后自然有“出头天”的。再说,你有才能,未必要在这个场合展露自己,你完全可以寻找另外一个展露自己才华的舞台,比如博客或者报刊杂志之类。随着入职时间的推移,你的“能量级”提高了,周围的人慢慢熟悉你的风格和脾气了,自然会有更多、更大的舞台。

“先生存,后发展”,还表现在不要盲目地铺开或者扩张。刚入职时,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还不完全了解,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因此应该脚踏实地,先招一个研究生,再招两个,等等。如果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不那么清楚,不要一下子招一堆人,拉一堆项目,搞得自己很累。

“先生存,后发展”,还表现在入职后,要多想想,我的第一篇文章在哪里?什么时候出来?用人单位没有什么耐心,你得show something,publish something。不要告诉我你准备五年出一篇Nature。首先,这很难,其次,用人单位没有耐心。如果你不publish something,日子会很难过。

我做了很多委屈自己的事,你觉得我傻,但我也有自己的苦衷。比如有的人收到写book chapter的邀请,转而“发包”给我,我写,他也是共同作者。你以为我愿意这样的啊?但不付“学费”,以后评职称材料上会有几个book chapter吗?

“先生存,后发展”,体现在入职后的方方面面。我的妻子曾面临一个选择:入职第一年,教了一门课,到了第二年,她想还教这门课,熟门熟路,但是我劝她上另外一门课,哪怕上新的课会花费大量时间备课,甚至会影响自己的科研。我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的合同上写明你要教2-3门课的,如果入职三年时被发现还是上一门课,给人的感觉不好。并且,以后评职称时规定要上2门课的。虽然准备新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至少使你能在职场上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先生存,后发展”,还体现在不要因为一些事情和别人发生摩擦。在职场上,我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事儿,无论是有的人在评职称时让我慢慢熬着吧还是劝我到别的地方去做教授。但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事情和别人发生摩擦。我的硕士生导师说,哪怕别人对她不住,她从来没有和别人红过脸。也许有人会说这懦弱,但是这是一种大度和豁达。

====

昨天写了“先生存,后发展”后,又想到些补充内容。

要在一个院系生存,当然要有各方面的业绩,但周围人的对新员工的评价并非仅仅看的是业绩,还会判断你是不是个“good citizen”。比如是否经常到校工作,是否经常在走廊里碰到,你是否参加类似于教师茶话会之类的交流,你是否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比如招研究生面试、直研面试、学生科创项目评审等。有句成语,out of sight, out of mind,如果经常不在别人眼前晃动,也不会在别人的心里。并且,如果你经常愿意加入所在院系的活动,那么以后遇到类似的活动,请的也会是你。当然,参加各种活动是一把“双刃刀”,搞得不好也会影响自己的科研和“干货”的产出。

成为一个“good citizen”还有一方面就是,愉快地接收领导的工作安排。在院系总有各种各样的杂事和公共的事情,领导也有各种事情需要找人去做,比如召开学术会议的准备工作、整理各种文书材料等。记住:领导要你干事,是看得起你。让你干得越多,你越被看得起,你的能力和眼界也提高越快。现在我让学生帮我分担事情,让一个新进来的博士生改建实验装置、订购仪器设备,我都这么对他们说。

“先生存,后发展”,还在于所谓“夹着尾巴做人”。入职后,一度出了个把好文章,有人怂恿我在系主页写个新闻。可每当到了这样的时刻,总有另外一种声音出现,有的人警告我说,不要写新闻,那样会“招人烦”。为什么呢,有的人会嫉妒,有的人会鸡蛋里挑骨头,还有些新闻记者会找上门来发一些断章取义的新闻。嗨,听到那话,我吓得屁滚尿流,放弃了写新闻的念头。于是我闷声不响,让别人自己去发现,哪怕那样做,损失了我很多机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755289.html

上一篇:回复一封匿名信【发表素材】
下一篇:多干些有用的事
收藏 IP: 101.86.204.*| 热度|

35 罗汉江 刘敏 林中祥 马晓光 胡锐锋 张忆文 李明阳 许方杰 徐英祺 李孔斋 徐绍辉 石兴强 吴明火 汪晓军 覃开蓉 魏青山 文克玲 王启云 刘立 喻海良 蒋永华 徐大彬 唐凌峰 刁空非 郭峰 杨芳 刘建兴 张启峰 谢其峰 陈乾 杨威嘉 付国珍 neilchau Leviyf shiq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