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在美国申请教职【已发表】 精选

已有 17315 次阅读 2010-11-19 17:11 |个人分类:出国回国|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本文由《科技导报》2010年第21期“走向职场”栏目刊登。

作者:马臻(本博主)

        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在探索当上美国大学助理教授的可能性,但最后有幸当上的,却凤毛麟角。本文结合国外资料和本人经历,介绍申请美国教职的一般流程。

        美国有各种大学,如两年制社区学院、以本科生为主的大学、有博士生的研究型大学等。申请前得合理定位:要找哪种类型的大学?以科研为主还是教学为主?排名大约多少?自身实力够吗?显然,从名校、名导师那里得到的博士学位 “含金量”更高,而且很多理科院系招聘都要求有博士后经历。
 

        申请前可参加职业发展讲座、读就业指导书。很多大学和专业学会都开设职业发展讲座,传授撰写简历、准备面试、上岗前的准备、上岗后怎么做、写项目申请书等经验。Mary Morris Heiberger和Julia Miller Vick写的《The Academic Job Search Handbook》一书全面介绍申请美国教职的流程。《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的职业发展栏目有很多有意思的专题,如怎样才是好的推荐信,要准备哪些面试问题,怎么做报告,拿到offer后怎样讨价还价等。

        每年9-12月,各专业学会会刊上有大量招聘广告。得根据大学的需求和自己的方向是否对口来决定申请哪些大学。例如化学分为有机、无机、分析、物化等方向,用人单位在广告中明确指出所需方向。如果不是做这个方向的人去申请,几乎申请不到。有的广告限定的范围非常狭窄,且广告刊登没多久就截止了,显然是为有意从外校跳槽过来的教授度身定做的。还有的广告笼统说招化学教授,不限方向,由此引来各方人马竞争,水涨船高。

        招聘委员会收到申请材料后,会根据求职信、简历、发表论文、推荐信、教学计划、研究计划等,从近百个甚至几百个候选人中筛选出几人进行校园面试。应聘者去面试,会与系里的教授代表们挨个面谈。有的教授介绍他自己的科研,有的询问你的科研,有的问你别的问题。比如教授问,你为什么要当老师?如果你回答说当老师稳定,而在公司随时会被解雇,那么听起来你把大学当养老院。教授问,你有什么业余爱好?如果你说自己是工作狂,没有业余爱好,这样回答也不好:西方人非常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教授问,你的导师怎么样?如果你诉苦说导师是“周扒皮”,教授表面上同情,实际上对你产生不好印象。教授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你说没有问题,或者问一些在网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就说明你没诚意。关键是要事先认真想过这些问题。

        面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做一场报告,介绍自己的科研。教授们希望招的是一位在科研和心智上都成熟的未来的同事、一颗潜在的学术明星,而不是一个研究生。因此,做报告时不能象学生给老师汇报工作,而要有自信心,不卑不亢,同时又要表现出科研激情。研究生在开组会时可以报告一个工作,但当你面试教职时,在科研上做了很多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果你只报告一篇文章,那么这只是一个点,显示不出水平。好的报告反映的是一条线,甚至一个面。从你的报告中,教授们可以感知你的科研思路和视野,判断你究竟是一员“大将”还是一个“小兵”。关键不在于你做了这个、做了那个,而在于:为什么做?这篇文章和那篇文章有什么联系?实验结果有什么重要性?对学科发展有什么推动?

        如果应聘以教学为主的大学,还要上台给学生试讲。如果应聘研究型大学,无须试讲,但要做另外一场报告介绍自己将来的研究计划。通过听你的报告,教授们考察:你有没有独立提出科研点子的能力?该项目有无创新性?有无可行性?能不能从校外拿到经费?该学术方向是否符合系里学科建设的需求?教授们会在中途打断你的报告,如连珠炮似地提问。有的教授明知故问地考你,有的教授挑战你项目的可行性,还有的教授问你刁钻的问题。如果你咄咄逼人,就暴露出自己不好相处。而如果你一问三不知,就显得还没有准备好上岗。

        晚上和教授代表们吃饭。有的教授点了酒,并问你喝不喝。教授们酒足饭饱,就来考问你各种问题。而你喝了酒,不但脑子失灵,甚至乱说话。所以还是把这杯酒留到上岗后再喝吧。另一方面,教授们也在饭桌上感觉你能否融入他们的“圈子”。如果他们在谈美国旅游和橄榄球,而你只是傻笑,那就会失分。不过也不用太紧张,因为面试是双向的:他们在评估你,你也在观察他们。

        面试结束后,在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有点忐忑不安。这种感觉就象建立恋爱关系前夕,有种快成的心灵感应,却又没有敲定。不过按照西方谚语,“不要在小鸡还没有敷出来之前就开始数你有几只小鸡”!无论面试前后对方说你怎么好,那都是客套话,一切还要让录用通知书来说话。现在还是赶快给接待自己的教授们写感谢信,并再次表示对这个职位很感兴趣。

        当对方系主任打电话恭喜你通过了,你不能象失业者找到“饭碗”一样感激涕零,而要说非常感谢,希望看到书面通知和具体的待遇条件后再做决定。如果你拿到一个一般大学的offer,对方催你快做决定,而另外一所好大学还没有决定要不要你,那就请前面的大学宽限一段时间,然后催后面的大学快做决定。如果同时被两个大学录用,可以用一个大学给出的条件作为“杠杆”来要求另一所大学“加码”。当工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时,可以要求增加启动经费、多招学生、减少教学量等。

        不被录用也不必沮丧。在申请过程中,你更真切地知道了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锻炼了生存技能。只要不断探索、不断付出,终会找到合适的岗位(哪怕这意味着放弃你的美国教授梦,而去公司工作或回国任教),正如西方谚语所说,“每一颗子弹都有它自己的归宿”。

 
文章下载:2010-21-129.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385474.html

上一篇:出国留学问题答疑:一个过来人的视角【已发表】
下一篇:自我修炼,不必急功近利【已发表】
收藏 IP: 61.171.47.*| 热度|

13 郭战胜 赫英 郭向云 杨远帆 梁建华 王亚娟 张焱 吉宗祥 孔晓飞 贾文峰 王凯 李毅伟 arpku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