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走近Riverside----------故事的结尾 精选

已有 8945 次阅读 2008-8-29 04:33 |个人分类:我的故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前文“走近Riverside”在复旦BBS化学系版发表后引起轰动,上海的报纸有转载了我的文章,全国很多BBS上都有其他人转载了我的文章。本文作为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来说说故事的结尾,说说我是如何“下完最后一盘棋”。

我在美国读了五年博士,老板作为世界表面化学大师,对我的要求非常苛刻,很多时间我感到在他手下日子非常难过。这倒并不是我没有成果毕不了业:我有两位数的文章,怎么会毕不了业呢?关键是他叫我做一些实验想法,但是我经过分析甚至做了实验发现根本行不通,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但是他的理论是:“如果你(学生)认为我(老板)的点子行不通,你也要通过做实验证明行不通。”这句话听起来没有问题,但是你要知道什么事情都有“机会成本”,如果不用证明“行不通”,我就可以去干别的事情来出文章;但是如果去证明“行不通”,那岂不是浪费我的宝贵时间来做“无用功”?

我和他意见不一致的还有一原因是:我认为做完实验后应该停下实验做阶段性的整理以便发表文章;但他认为实验不能停止,应该做到仪器崩溃为止。他就喜欢看到实验数据源源不断地出来,每个月都有很多数据。但这样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我们实验室很多人积累了很多实验数据,但是由于在实验室的时候没有整理数据,离开实验室以后,“宝数据”也成了“废数据”。

所以,到了博士阶段的后期,感到跟他做很没劲:有时候明明知道他的点子是行不通的,却偏被他掐着干这些事情。他看到我没劲,提出我可以四年毕业,而不是五年毕业。如果我是一般的人,我一定乐此不疲。但是,我这个人是为了理想而活着的人。我想我既然到了这个地方来,那总有我的目标吧?我的预期目标是要发表10多篇文章,如果我的目标没有实现,我是不会走的!于是,我告诉老板:我选择五年毕业。

那段时间我很困惑,感到走进了困境。但是我想起我在复旦读研究生时的经历。那时候曾经也有困境,但是我扎扎实实地做好每天的事情,饭一口以口吃,那么科研困境自然会迎刃而解。同时,我还想我已经有很多文章了,就算我最后一年替老板做“不能实现的任务”而导致什么文章了没有,也豁出去了。于是我开始做老板要我做的点子,然后每个月把数据给他看,说根本行不通。在我处于思想低潮的时候,我还开始撰写博士论文,这叫“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我在去年暑假写了两个月的博士论文。

在经过一阵实验探索后,我做自己的点子发现了转机,于是我又开始狂轰滥炸,老板兴奋地说这正是他要的数据。但是我痛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曾经给他两篇文章希望他修改投稿,他把我的文章束之高阁一年多,不予修改,理由是那是我自己要做的,而不是他要我做的。我感到很无聊无助:我坚信那文章是真金白银,但是由于种种官僚主义原因,却不能发表。我向他提出我要做通讯联系人,就我一个人名字的那种,来发表我的文章。他过了几个月以后答应了,于是我自己把两篇文章合成一篇投出去了。

人生的路啊,随时都会出现转机。有一天老板突然通知我说叫我三个星期以后就可以博士论文答辩了,原因是他下个学期要到德国去,不方便专程回来。我说我这支队伍随时都能拉得出来,随叫随到。我于是也没有停下实验来搞毕业答辩,我只是利用周末时间随便准备了一下就上战场了。在我们这里,几乎人人都能通过答辩,这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但是问题在于我知道象老板这样的人,他在乎的就是面子,他要证明他的学生比其他教授的水平高。

我几个月前听过一个同学的答辩,那个同学的老板吹嘘说他出了七八篇文章,但是我发现其实他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二、三作者的文章,因此他最后答辩的时候不知是出于心虚原因还是因为无法在45分钟内讲解8篇文章,所以只是讲解了两篇文章。我为了和他“别苗头”,我就分析了我和他的不同之处:我认为,他的博士论文报告其实只是报告了两篇文章,两点一直线,而不是平面,更不是三维立体图。而我就是要显示三维立体图!我要讲10多篇文章,更重要的是我能将清楚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我是怎样独立提出实验思路的,我实验思路的逻辑线索是什么,我的工作的“智力贡献”在于哪里,为什么我的博士论文对我自己的科研道路是重要的,博士论文完成后后面的人应该怎么做,而我在博士毕业后要做什么。

我和那个同学的本质区别还在于,他是老板想点子,他和一堆博士后合作出文章,然后老板写文章,但是我是一个独立的有能力的人,所以在做报告的时候我意图突出我的优势。但是在美国这种社会里,有些事情也不能明说,于是我就巧妙地在报告中“开大兴”调侃。在引言部分,我介绍了老板叫我做的课题,说它为什么重要。但是我突然笔锋一转,说:“刚才的是老板要我做的,它是我课题的起点。但是起点只是起点,很多时候老板的点子并不灵光,所以我只能自己出点子来拯救我的博士论文啰。”下面的人笑了。我接下去说:“那么,我怎么拯救我的博士论文呢?当然我有很多研究哲学,但是我现在只想讲一条和今天报告有关的研究哲学。于是我讲了一条叫作“腾挪跌宕,一波接一波”的哲学,然后讲了自己多篇文章的三条逻辑联系,然后分三个部分来综述我的科研论文。

最后,我还抛出了“震撼弹”,列出文章列表,说我在这里发表了8篇文章,还有几篇在整理中。我说我这里有个同学四年发表20多篇Nature, Science,JACS等,这些文章不是什么Nature, Science,但是至少是我经过辛勤努力得来的,我依然引以为自豪。我说我的文章,大多数情况我是第一作者,只有两个人名字。我的文章还被广泛引用多少多少次。我还说至今我已经发表了20多篇文章,我还给10家国际权威刊物审稿21篇。我的这一席话,顿时把下面的助理教授震倒:我知道,在人生中,不该谦虚的时候就不要谦虚。我要说出自己和别人的区别。而这些区别,在常规的报告中不明显:他把他一个组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工作来讲,而我只是将我一个人的工作,这公平吗?于是我只好采取手段来“点题”了。

我还有个性化的地方就是我在致谢部份并没有说套话,而是说感谢我的导师提供了好的环境让我能坐下来静静地阅读上千篇文献,让我自己提出实验点子自己独立做实验,还让我能坐下来写文章。通过说这些话,我又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了。我还感谢了我的未婚妻。我看那帮人,没有一个人敢把未婚妻的头像列上去吧?

总结:我的博士论文报告就是要给人一种“个性化”的印象。让人觉得这不象是我和老板在办公室里反复排练商量好怎么说的结果,于是,我的科研也是我自己的,而不是具有强烈依赖性的。

最后,说到“找工作”。女友老是催促我找工作,老板也是。我觉得很烦。其实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先调查调查清楚再行动的人,于是我花了很多时间
阅读美国一些人的文章,来甄别这是自己喜欢的,还是自己不喜欢的。我曾经考虑过是否去我老板的老板那里,他是超级巨牛,200多弟子当中出了100个教授。但是通过阅读他的文章发现自己对那些课题一点也不感兴趣,所以根本就没有联系他。倒是我通过阅读文献,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女友老是催促我找工作,老板也是。我觉得很烦。最后我就在实验间隙投了两个简历,没想到一个小时以后就有人回复问我,问什么时候有空。我回答了他。他给我发信息说:“你明天等我电话。”第二天我在家里等了一天,接到电话说他去问过我老板了,决定录用我,面试也不用了。

感想是: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莫愁默默无闻。如果一个人如果真的有能力,在关键的时刻就能脱颖而出。如果老板叫我这次早点答辩,但是我无法及时拿出货来,我也是不能抓住机会的。如果当时我不是未雨绸缪写博士论文,现在我也是不能交货的。还有,我在小组会做报告的时候,就喜欢广泛阅读和自己课题无关的文献,同时思考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而不仅仅是为了报告而报告。我发现这非常好。

快要离开这个地方了,我写下我的感悟作为我的箴言:

人不能得失心太重,患得患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人应该为自己而活着,而不是为了社会舆论而活着。

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只要自己认为值得就值得,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也不要盲目比较“市场价钱”。

不要在网上争论中国或者美国大学的排名。有空多干点实在的事情,不要无聊。

实实在在做事情,不管引用因子几点几,别人出20篇Nature, Science我也不care的。自己的文章自己最喜欢。

不要以为自己是什么人,不要自我感觉太好。但是不该谦虚的时候也不要谦虚。

有些人发现环境不理想就选择离开;我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能成才。

子系统间具有巨大的相似性,世界上到处都有中国人,中国人在哪里都能生存。

用马英九父亲的话说,人生如果有舞台就好好地在上面演上一角,如果没有舞台就静静地在台下做个观众。

莫愁默默无闻。如果一个人如果真的有能力,在关键的时刻就能脱颖而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36578.html

上一篇:走近Riverside------记一段难忘的经历【发表素材】
下一篇:个性学生和挑剔老板的有趣争论
收藏 IP: 222.70.0.*| 热度|

1 马利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