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
寒假开始了,心情到底怎么样呢 精选
2025-1-16 19:20
阅读:4006

(一)

上周五(1月10日)忙完了工作,回到家八点钟就上床睡觉了。本想稍微休息一个小时再起床,结果一睡下去,就到了第二天(周六)早上。打开手机微信,看到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处理,涉及申报什么东西之类的,于是马上填写。

微信图片_20250116190622.jpg

把东西交掉之后,周日我开车到了虹口区今潮8弄(由老式里弄改造成的吃饭、休闲街区),看了一个坐落于老房子的文化馆,再看了巴金图书馆,觉得还不错。

微信图片_20250116190645.jpg

之后,到了豫园地区,去了沉香阁、城隍庙,在一个古色古香楼阁的二楼吃了午饭,接着去黄浦江边,买票进入一艘供人参观的报废的潜水艇(有工作人员讲解),再买票进入远望一号科考船,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看了船舱。之后,去了旁边的世博会博物馆。晚上,重新回到豫园地区,那里围起来办灯会,需要花80元买票进去。我没有进去,在外围吃了饭再回家。

(二)

周一还是各种繁忙,很难静下心来看书。上午有开车到本部开会,之后到本部的抹云楼会议室打字、思考。下午看了虚拟仿真平台,并参加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工作会议。没有睡午觉。

微信图片_20250116190652.jpg

周二又是各种繁忙,经常是一个事情接着一个事情。到了黄昏,在食堂吃好饭,走路到旁边的湖,看到两个天鹅带着“小孩”在吃学校工作人员放在盆子里的菜。正准备离去,看到它们带着“孩子”游向观景平台“表演节目”。

(三)

周三上午把孩子送到中学,临时起意,一边听着南周书院评论网课,一边开车前往坐落于浦东的滨江森林公园(又称三叉港森林公园)。才早上八点,太阳照过来,温度还不高。走了几百米,到海边一个小小的咖啡馆,点了杯饮料,听网课。

微信图片_20250116190659.jpg

突然,手机微信传来信息,化学工业出版社编辑说我的新书《读研有方》出版了,于是我忙不迭地发微信朋友圈、回复别人的祝贺,还回到停车场,拿出电脑包,把这本书的前言放在科学网博客。

坐在自己的车子后排座位,我在想: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收获一些喜悦,收获一些奖状、荣誉,在报刊或者学术刊物发表好的文章;或者是从事院系管理行政工作,获得省部级以上的成果。遇到这样的收获,人生被点亮,心情也被点亮。有东西可以说,有东西可以交账,自己可以堂堂正正地走在路上。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人(比如我)不停地push自己,也不停地被别人push,总是难以满足或者难以让别人满足。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卷”。这样的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

我倒是希望,能够静下心来,经常性地梳理一下:自己已经有什么,自己在干什么,自己要何去何从。这种梳理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是自己和自己内心的对话,关乎生命,关乎价值,关乎意义。

(四)

周四上午送小孩上学后,在家里休息了一下,九点多,打车出发,十点出头到了上海博物馆东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对人生有了更多的灵感。

下了网约车,只见十点刚过,刚开门,排队的人很多。但是我真正排上了队,基本上七八分钟就轮到我进场了。

微信图片_20250116190705.jpg

一进去,我进入了青铜器馆,只见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体验感不是特别好。出了青铜器馆,到了二楼印章馆,看到里面的人很少。我这才恍然大悟:我为什么要那么死板??为何一定要“随大流”先看青铜器馆,才能看别的馆?为何不用时间、空间来换得自己的“自由”?就是说,我晚点来博物馆看青铜器馆,或者我先去看别的馆,回头再来看青铜器馆,都会有更好的观赏体验。

微信图片_20250116191053.jpg

后来,我到了书法馆,只见门的右侧有很多人排队。告示牌写着,看“二王贴”(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作品)需要排队30-60分钟;不看的话,可以直接从左侧进去。我没有排队,直接进去。但是,我在展示“二王帖”的围栏外面,贴着围栏,也能和围栏里面的人一样看到“二王帖”,只是不是凑近去看。

微信图片_20250116190722.jpg

在玉器馆,我看到了一些古代的玉雕。这些,我不知道是艺术品,还是古代有钱人的器物。只见有的玉器充分利用原始玉石在颜色、成分上的“瑕疵”。比如,一块玉料,有白色的,也有黄红色的“瑕疵”,古人把这块玉料雕出一只老虎,白色的玉石作为它的“背景”。这就给我启发:要充分发挥石材、自身的特点,make full use of it, take advantage of it,而不要一味地嫌弃。

微信图片_20250116190801.jpg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青铜器馆,二楼有展览,告诉我们古人如何制作青铜器。只见里面有很多青铜器的残片。原来,博物馆收集到一些青铜器的碎片,不可能将它们丢掉,于是就“废物利用”,用于展示。

去博物馆是非常解压的活动。虽然我没有雇讲解员,也没有买讲解录音,但是,我感到,博物馆关乎历史、文化、技术。看了这些,能够和报纸上的东西结合起来,加深对报纸文章的理解。比如,回到家,我看到《新民晚报》“夜光杯”刊登了一篇关于“贮贝器”的文章。

微信图片_20250116190753.jpg

上海博物馆东馆坐落于普通世纪公园附近。它的旁边有上海科技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图书馆东馆。在上海博物馆东馆的观景平台,看到周围的建筑和绿化,我想起“国家”“社会”等单词。在玉器馆,我看到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介绍文字讲了当时已经出现了“国家”的概念。看到周围的风景,我感叹“当惊世界殊”。

微信图片_20250116190738.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6912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