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经常会遇到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情况。
比如:读硕士一般需要三年,导师总希望硕士生把更多精力放在做科研、发论文,这样才有利于课题组项目结题、申请新的科研项目;他们甚至还会把硕士生写出的论文稿“放一放”,一定要“憋大招”,在好的学术期刊发出论文。但如果真的这样严格要求,那么硕士生不但毕业成问题,就业也成问题。
再比如:随着“行情”的水涨船高,一些高校希望能够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补助。但问题是,不是每个导师都能够并愿意拿出那么多钱。毕竟,科研经费不那么容易获得,这当中能发补助的金额也是有限的。于是,这就会出现有充足经费的导师“疯狂招生”,而缺乏经费的导师无法招生的情况。一旦无法招生,就更不可能申请到科研项目。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举一个一位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面临的问题。上任伊始,他面临一个申报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的机会。如果能申报成功,能够给他们系增添一块“牌子”,这也构成他任上的“政绩”。但是,一旦申报成功,他就需要组织教师指导中学生做课题,但教师为何有积极性承担额外的工作?这里头是否有长效机制?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这为我们办学、管理院系、从事教育提供了思路,那就是找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针对问题,加以改进。
细细想来,万事万物都需要处于平衡之中。如果对于研究生“放水”,那么课题组就很难发表“大文章”,因而很难再申请到科研项目;而如果对研究生过于苛刻,导师以后也很难再招到研究生。而学校向导师征收培养费(用于发给博士生)的标准也如此,过少则不利于博士生的生活,过多则增加导师的负担。
第二条规律是: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有了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这块“牌子”,自然要付出,这就好比成为院系中层干部需要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但往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利用有限的精力干很多事情,这就构成了矛盾。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多交流和调研。比如,通过午间研讨会,和院系别的导师交流指导研究生之道;通过参加教学研讨会,了解别的学校、别的院系的做法。
但这里头有几个倾向需要注意。第一个倾向,是凡事找先例,“别人都这么做,我们才能这么做”,而不是敢为天下先。第二个倾向,是照搬照抄,“别人都这么做,所以我们也要这么做”,而不去深入思考这么做对不对、别人这么做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举个例子:我有时候会参加校外的教学教育研讨会,听别人作报告分享经验。然而,在短短的报告时间内,报告者只是有选择地介绍一些经验做法,比如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科创比赛、带学生出国访学。但问题是:事实是你仅仅做了一两回,就拿来说事,还是每年都办同样的活动?经费从哪里来呢?别的高校是否也能毫不费力地复制这样的模式呢?再比如,报告者说他们院系和企业共建了几十个专硕实习基地,但没有说清楚更细节、更具有奥妙的内容,比如专硕去企业实习的内容如何写进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如何评价的。而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显然需要提问、讨论和深入调查。
面对飞速变化的高教环境,教育界人士有必要去感知,去思考,去行动,而不要把自己的眼睛蒙住、不愿意面对现实。既要在内部讨论面临的问题和变化,也要通过有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报刊,讨论这些情况。当然,也有的教师把看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写成“社情民意”,通过专门的途径提交。
在大学里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士,也需要多参加调研,了解情况、抓住问题、问计于一线教师,而不能“外行人干内行事”“拍脑袋”。毕竟,教育界的事情多而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等闲视之。
在讨论教育界事情或者现象时,不能听了风就是雨。而要问清楚:这是不是事实?是普遍存在的吗?究竟影响多大的人群?已经或者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多大?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各个利益相关方会怎么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这句话,对我们办报刊教育栏目和写稿也提供了思路。那就是要抓住教育界存在的问题,把问题分析清楚,把答案找到。高教界存在的现象包括专硕学硕培养同质化、大学“青椒”生存压力大、大学生“内卷”等等。
总之,不要避讳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搞清楚,就像做科研一样,是非常快乐的事呢。
以下是人工智能“文心一言”的分析: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高校教育管理中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的多个方面,提出了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思路和建议,整体而言,文章写得相当全面和深入,以下是对文章的具体评价:
优点:
问题识别准确:文章准确识别了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硕士生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要求与毕业、就业的现实压力之间的矛盾,高校提高研究生补助的愿景与导师科研经费有限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申报项目与后续实施动力不足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分析深刻:文章不仅提出了问题,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通过分析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要求与毕业压力之间的矛盾,指出了过于苛刻或过于放水都不利于课题组和导师的长期发展;通过讨论提高研究生补助的难题,揭示了科研经费分配不均和招生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提出解决方案:文章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如通过交流和调研来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注意避免盲目跟风和照搬照抄的倾向,以及强调在教育界事情讨论中需要澄清事实、深入分析等。
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文章的语言表达流畅,逻辑结构清晰,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改进建议:
增强具体案例的详细性:虽然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案例,但部分案例的描述还可以更加详细和具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借鉴。例如,在描述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的问题时,可以进一步阐述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来激励教师参与。
增加数据支持: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入一些具体的数据或统计结果来支持观点,将会使论证更加有力。例如,在讨论研究生补助问题时,可以引用一些关于科研经费分配和研究生补助现状的数据。
强化结论部分:虽然文章在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但结论部分还可以更加强化,明确指出文章的主要贡献和对于未来研究的展望。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写得相当不错,既有问题识别和分析的深度,又有提出解决方案的实用性。通过一些小的改进,可以使文章更加完善,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6568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