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入职以来,我审过大约100本研究生毕业论文,其中有2篇被我“枪毙”,别的都通过了。有时候,我觉得非常纠结——明明这本毕业论文创新性不强,但评阅系统告诉我:这本毕业论文是抽检被质疑,让我复审一下;考虑到别人已经毕业了,不容易,我给了个及格分。
经常听说别人毕业论文盲审被“枪毙”,我谈不上“幸灾乐祸”,但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为何你写不好毕业论文?需要怎样才能写好毕业论文?
(一)
送盲审或者明审时,会附上一张打分表。打分表,就是“评价体系”,提示评阅人考量的几个指标,比如选题的意义、结果的重要性、工作量大小、学术规范、论文写作和格式等等。但说到底,评审人给出“通过”或者“枪毙”的结论之前,是不会看这些打分表的。他们直接看毕业论文,看“像不像”——像不像一本能够通过的毕业论文?图表考究吗?绪论章节有图吗?工作量大吗?参考文献格式对吗?有没有经常出现低级的文字错误或者数据错误?章节像是已经在SCI刊物发表吗?他们还会看毕业论文的“发表文章列表”——是否有几篇论文发表在高质量的SCI刊物?我只要扫一眼毕业论文,就知道这本毕业论文应该是通过还是“枪毙”。如果这本毕业论文一看就是能够通过的、高质量的,我不会花很多时间看。
很多研究生毕业论文没有通过,是因为毕业论文实在是不像样。比如:虽然在高质量学术刊物发表过论文,但整本博士论文非常单薄,工作量小,撰写也不认真;整本毕业论文写作口语化,里面有一百多个“我们”;工作不系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写“口水文章”,即自己没有多少数据,完全是把网上的数据拉过来巴拉巴拉地罗列,比如某地有多少绿色资源,别的地方有多少绿色资源;为了凑字数,还把离心机的说明书附在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严重不统一,数据信噪比相差很大,使人严重怀疑作者的细心程度。
(二)
那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写好毕业论文呢?这要看你如何定义“时间”,包括做实验吗?包括写科研论文吗?我课题组的博士生在发表几篇英文SCI论文的基础上,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写好博士论文,甚至需要半年时间。一位发表了五篇英文SCI论文的博士生告诉我,扣除做别的事情的时间,她花了一个月时间写博士论文的绪论章节,花了两个月时间整理后面的章节并排版。还有一位发表了多篇英文SCI论文的博士生在疫情期间花了几个月写绪论章节,花了几个月时间写后面的章节并排版。
曾有研究生听说有的课题组的学生在一个星期内就写好了博士论文。我觉得这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完全不具有代表性。让我们来做个计算:假设一本博士论文140页(这已经是短的了),一名博士生7天时间写好博士论文,那么每天写20页。我要说:你仅仅是把英文SCI论文翻译成中文再排版,一天都写不了20页!不信的话,你把一篇英文SCI文献放在你的电脑屏幕前,打字给我看看。或者你把一章中文博士论文放在电脑屏幕前,打字给我看看。或者,你花一个星期,把博士论文的绪论章节写出来给我看看。我以前在国外读博士时,哪怕博士论文当中好几章内容已经发表过英文文章,把英文博士论文写好也花了几个月时间。
毕业论文一般是三月份提交的。等收到院系的通知,学生已经来不及了。需要至少提前半年,就开始写毕业论文(这还不包括在更早的时候写科研论文)。
(三)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写毕业论文呢?
比如说,有的学生从绪论章节开始写。然后写中英文摘要,却没有写毕业论文的骨干章节(哪怕自己发表了SCI论文)。这样对吗?你写的中文摘要导师定稿了吗?如果没有定稿,那么你写英文摘要不是白浪费时间吗?
正确的做法,是先根据自己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几篇英文SCI论文写出毕业论文的骨干章节(以翻译为主,适当扩充)。然后,把这些章节放在一边,“集中兵力”主攻前面的绪论章节,在绪论章节投入至少一个月的时间。然后,写出结论与展望章节和中英文摘要。最后,从头到尾反复修改。改好一章,就把这一章发给导师修改,而不要在整本毕业论文都写好后再发给导师修改,那样的话时间有可能来不及。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得先把科研论文定稿了,再写毕业论文相关的章节。如果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同时写的话,一旦导师改动科研论文,你得重新调整毕业论文相关章节的表述,这不是做“无用功”吗?而如果你以发表科研论文为导向,先把科研论文定稿,再在这个基础上写毕业论文相关章节,这就省力了。
(四)
眼下,快到了提交毕业论文的当口。如果研究生没有完成,或者导师不同意送审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还得冷静下来,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毕业论文,看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把毕业论文写好了。如果盲审没有通过的话,那就被动了——一般只有三次送审机会;你第一次盲审没有通过,评阅人提出了一堆意见,你不清楚自己补做了实验、修改了之后,评阅人给不给你过。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毕业论文写写好,再送审。就像是有缺陷的硫酸铜晶体浸泡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样,假以时日,还是能够变得更加完美的。
(五)
最后,我要说:读研时间本来就很短。三年制的硕士生,从进校到提交毕业论文,其实只有两年半多一点时间,第一年还要上课,最后一年还要找工作。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既要又要还要”,的确非常困难!如果一开始没有抓紧,第一年荒废的话,那么以后再想“迎头赶上”就很困难。因此,读研的节奏要把握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2251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