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
“有故事吗?”一个个的故事,汇成了人的一生 精选
2024-2-8 21:13
阅读:5253

微信图片_20240208210211.jpg

[照片由本人父亲拍摄]

几天前的凌晨,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在马路边上,想到马路对面去,但是马路上有公共汽车。我不是在斑马线过马路,而是飞了起来,飞到马路的对面,再朝右拐,“朝着SCIENCE的方向进发”。飞着飞着,看到前面有大人和小孩骑着大象在飞行。

画面一转,我带着小孩去商店看钱币柜台。但是,那里卖的钱币是假的。我问摊主:真的钱币有吗?我被摊主赶走。在另一个钱币柜台,我除了看到古币,还看到旧的图章,各种各样(大小、长短不一)的图章、子弹壳等。我看着一枚图章,想到每一枚图章都有自己的来历(比如老人故去后,子女把图章卖掉),就问摊主:“有(图章的)故事吗?”他说:“有的,要听吗?”我说:现在不要听。我忙着挑选钱币。

这时候梦醒了,我到厕所小便,用手机把梦记录下来。

“有故事吗”具有哲学内涵。我恍然大悟:每个人,包括卖报纸的、卖碟片的、开出租车的、当记者的、做科研的,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构成了人生,构成了社会。

报刊杂志,经常会报道形形色色的故事,比如着火、案件、社会事件、家庭关系等。在非虚构写作网课里,记者编辑亲切地给我们讲述者他们采访的故事以及他们报道反映的故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可能难以启齿(比如媒体报道的心理咨询师骚扰心理咨询者的故事),有些可能令人压抑,比如在职场遇到坑坑洼洼、研究生发表论文有困难、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点子被审稿人偷掉等等。

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我们都会有形形色色的故事。比如:小孩不听话、吵闹;家人生病;小孩放学后联系不到家人,自己坐车回家;外出旅游,和当地人发生冲突;汽车撞坏;电话公司“免费”送手机;送餐小哥把餐送到别的楼等等。

每个家族,也会有自己的故事。我听过我爸爸、妈妈、外婆、舅舅、妻子讲过他们的故事。故事,成了legend。

有些故事很快被遗忘,但有些故事一直会镌刻在心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上海南汇新城海滩上一个小女孩因家长疏忽,而被海水卷走,让人久久不能释怀。A教授也遇到一件事情。有一次,他去外地出差,妻子也出差,就让妻子爸爸妈妈住在他们的家里,接送小孩。第一天傍晚,他的小孩乘地铁一站路,他的岳父等在地铁出口,然后和小孩一起回家。获悉第二天傍晚放学的时候更晚,那时天会黑,他就和妻子商量了一下,让他的岳父一定要到中学门口接小孩回家。第二天黄昏,他的岳父的确到了中学门口接了小孩,但是把小孩送到地铁口时,说自己要走路锻炼身体,让小孩一个人乘地铁回家,就和小孩分开了。他的岳父打电话让他的岳母停止炒菜,赶到地铁出口接小孩。小孩到家后,等了好久才看到外公。外公为了节约三块钱地铁费走路回家,把手机都搞丢了。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作家庞余亮在散文写作课里说,什么是亲情?亲情并不是理想化的。亲情就像是冬天浴室里的味道,既温暖,又有一种厕所里的味道。有很多人写亲情散文,写得“很美”。但其实,照相馆把人物照片拍好,需要侧光、底光,而不是仅仅一束光。韩国作家金爱烂在小说《刀痕》里,也写了“爸爸”“妈妈”的故事。

刚才说过,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大学里,有很多研究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比如论文难产、工作难找等等。每年到了毕业前夕,师生都会演一出戏——学生吵着要毕业,说自己已经找到工作了,但是导师说你毕业论文没有写好,或者没有发表足够的论文,因此不能毕业。

问题是:很多时候,有故事,没有地方可以诉苦,没有人能够帮到你。比如,你作为研究生,和导师发生了矛盾,你最有可能把你的故事告诉你的同学、室友、辅导员,而不可能向别的课题组的导师倾诉。再比如:在国外留学时,我曾有沮丧的时候。这时候,有网友看了我的博客,发邮件联系到我,我情绪化地把自己的苦楚说了说,对方用英文回复说,她没有办法帮到我。

这两个例子就说明:你有你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圆圈。别人也有别人的世界,是另外一个圆圈。不同的圆圈,很难有交集,也不方便有情感代入。个人的故事,不是轻易能告诉别人的。于是乎,当我们听到谢春花和一位男歌手唱的《还想听你的故事》,会有一种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啊。

当然,故事也有好的、暖心的、正面的。提到自己出了“涉校舆情”结果被主流报刊正面力挺的故事,我两眼放光。提到自己喂狗喂猫、买房子、卖房子的故事,我的爸爸两眼放光。提到自己连夜测样,飞快写出高档次论文的故事,科研工作者两眼放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受欢迎。这是因为,很多故事其实是麻烦的,比如汽车撞坏了、快递送错了、小孩闹情绪。这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但这也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

并且,并非每一个“讲故事”的行为都受欢迎。《三联生活周刊》曾经有一期,里面有篇专栏文章,提到“茶水间八卦”这个现象。作者指出,公司茶水间是个交流八卦的地方。作者列数了自己在公司茶水间听到的各种八卦,并说自己有一回也成了小姐妹议论八卦的对象——她请假去看病,一小段时间没有去公司,结果被别人说她流产了。

大学里,也会有人八卦,但我不喜欢这么做。我平时一般不和别人吃午饭,也不喜欢议论别人的八卦,也没有时间听别人议论八卦。

在总结“故事”这个单词的时候,我不得不说:故事是人生必然会面对的。一个个的故事,汇成了人的一生。故事有令人振奋的(比如评上了教授、发表了好的论文、被报刊报道),也有会给人到来困扰的、麻烦的。故事有自己的,也有从别人那儿听来的。故事是生活的一部分,很有可能会影响工作的,但是它就像牛皮糖一样,甩也甩不掉,我们必须去面对。

有的人,是专门讲故事的,比如记者,比如导演,比如蒲松龄。科研工作者也需要“讲故事”。能够讲故事,是一种能力。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故事,很多人都是畏手畏脚——讲故事、听故事多了,会影响工作,更何况很多事情(无论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都不方便讲。但我想,人的智慧在于:知道什么东西可以讲,什么东西不去讲;在特定的情况下(写专栏文章或者写科研论文时),把故事讲好,讲得比任何“写手”都精彩。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2113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