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格局变化 精选

已有 4265 次阅读 2008-12-12 18:00 |个人分类:编辑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期刊, 趋势, 数字化, 格局, 变化

谈起期刊数字化特别是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不得不谈及以同方、万方和维普为代表的数字出版商。传统期刊借助网络出版数字化产品多是通过这三家公司做起来的。 尽管是一路发展并不顺利,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利益的分配、版权的保护以及市场的竞争,但是期刊的数字化能够发展到今天,也的确是来自不易。随着近来独家转让风波的兴起,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格局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些现象慢慢显现出来。不一定是定局,在此整理出来,我想也有助于我们办刊人思考和把握自己的出版方向。
(1)       市场分割已成定局
目前,万方与中华医学会的合作——独家转让,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同方的反击也十分猛烈,快速攻克部分学科的高影响力期刊——独家占有网络传播权。至此,任何一家数据库都不可能具有完整的“中文期刊的数字产品”,内容的特异化已成为现实。用户订阅任何一家数据库,都不可能获取完整的数据信息。
万方抢占了中华医学会的期刊资源以后,加紧与其它医学类期刊的合作,显然试图形成明显的医学信息特色数据库,重点做医院的客户市场。同方相继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签约,试图遏制万方在医学领域的所占先机的优势,同时在科学和技术类期刊中努力确立自己的优势。
在独家转让战役中,两家的策略几乎都是“要签就与我签,否则谁也不要签”。这种策略的背后,就是各家以各自的优势学科资源来占领市场,以其它多家转让的期刊信息为“基础信息”,逐步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格局。这样的结果也基本符合两家目前的用户情况:万方主攻医院,同方主攻高校,各自再利用各自的资源发展边缘用户。
(2)       开放存取已经蓄势待发
 数据服务商的市场营销,将继续成为期刊数字化产品的主要传播渠道,但是已经不可能成为惟一。期刊数字化信息,特别是纯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信息的开放存取已经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先期,期刊很少有自己的网站,更不可能自己实现全文上网,而现在的学术期刊具有独立网站的越来越多,以3家采编系统提供商的客户估计,具有独立网站的期刊主要是学术期刊至少在千家以上。另外,其它网络公司开发维护和杂志社自己开发的也不会少于购买采编系统的三分之一。因此,期刊自主开放存取的期刊估计也将近2000家。
国家精品科技期刊300种,计划开通统一的网站并实行开放存取,这可是中文期刊中的高水平的学术信息,如果精品科技期刊开放存取一旦开通,将更加加强了开放存取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完全可以形成与商业数据库向等同的市场价值!
更何况,万方在主攻医学期刊信息的情况下,似乎已经主动放弃了科技信息的经营——在其数据库中,如果通过数字化期刊群页面进入,已经实行开放存取、免费 下载阅读了!
加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所具有近百家大学科技期刊在内,即使是剔除重复的期刊,2000种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学术期刊的论文信息,可以通过免费的方式获取。
目前,还出现了如“开网”一类的开放存取信息“挖掘商”也在寻求学术信息经营的模式,有意图整合这些分散的、开放的学术信息,包括信息超市模式也在考虑之内。
(3)       评价机构和数据服务商的合作也渐显苗头
 目前的评价机构主要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人文社科引文索引、科学引文索引,前几天又出现了武汉的中文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评价结果发布,据说新华文摘、社会科学等也在筹划学术期刊和论文的评价体系。目前的科技核心期刊评价外界总是将其与万方关联,实质都各自有各自的独立性,但是评价机构与数据库的联系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资源的占有和品牌。其它评价机构与全文数据库也同样有着合作的机会,并切已经在合作。
(4)       国外数据商的介入已经成为现实
 国内数据商的竞争尚处在混战状态,但国外出版商已经在与部分国内期刊出版者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一条重要的内容就是享有独家数字版权。尽管目前还没有形成气候,但势头难挡。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期刊太急于“国际化”了,急于利用国外出版商的发行渠道、网络平台和品牌走向世界!这样一部分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特别是英文版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权就落入了国外出版商的手中。
(5)       出版集团的加入也在眼前
 除了目前已有的数据出版商的争斗以外,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也在逐步成长。那就是目前国家极力推进的“期刊出版集团”,尽管现在还看不出眉目,或者说还都不显山露水,但是任何一个出版集团面对自己的已形成规模的学术资源也不会无动于衷。因为未来学术出版的赢利点不可能在纸质版的发行,而是数字化产品的传播, 这已经是国际出版商的现实盈利模式。尽管出版集团不会自己组建网络公司,那他也会在数字化产品的定价和分配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正如中华医学会的决定,搅起一场独家转让风暴,即使数字化出版的格局发生变化一样。
 
总之,期刊数字化产品的传播格局已经被打破,并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阻挡,发展的方向是分化和重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721-50856.html

上一篇:预印:早产的学术期刊?
下一篇:年底总结随想
收藏 IP: .*| 热度|

2 向峥嵘 何学锋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