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正确面对审稿人的误解 精选

已有 6426 次阅读 2010-7-9 09:06 |个人分类:编辑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 按】本来不想转过来,说实话,怕挨砖!最近我处理的一篇“审者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稿件,经过努力还是没能使审者与作者之间的意见达成“一致”,结果自然是不愿意见到的。作者认为“审者的概念是错误的”,坚持自己的观点。尽管我努力引导作者找到“审者”误解的原因,但作者还是坚持“否定”。昨天我处理的另一篇稿件返回的作者修改意见,我发现也同样出现“规避”问题现象,采取所谓“缓和”的方式回答。因此,我决定将前几天与作者交流中的思考转过来,希望探索破解的办法。声明:谩骂解决不了问题,本人谢绝!转自 本人网易博客。

【原】正确面对审稿人的误解//赵大良

在审者和作者的“学术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下,面对作者的执著、义愤和冲动,我非常理解作者的心情。撇开因费了半天劲写成的论文不能发表所带来的现实损失——通过不了答辩就不能毕业、影响职称评定等,单纯就学术上来讲,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研究方案被否定这本身就很难让人接受——不服。执着于自己的研究路线,这也是一个研究者应该具有的品质,没有这种执著很难想像能够独辟蹊径,开创新的研究领域。

面对多次交锋后还是被“枪毙”的稿件我也非常惋惜。说实话,不仅仅是为作者惋惜,也为我们编辑在其中的付出而遗憾。不仅审稿人、作者花费时间,编辑部既花费时间又要付出费用,还要欠审稿人一个人情,特别在不录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一旦退稿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对于明显不合格稿件的放弃,应该是一种庆幸——避免了一般稿件对版面的占用,这种付出是应该的,是保证期刊出版水平所支出的正常成本。而对于编辑认为(形式和选题判断)对刊物适合并且也有可能有价值的稿件,因为作者不能很好地解除审者的“疑惑”而被拒绝就不能不让人遗憾了!

我前段时间自己处理的稿件中就有2篇稿件,一篇经过重审通过了,而另一篇经过三次重审还是被“枪毙”。前天,编辑在碰到几次重审被“枪毙”的稿件以后,再次碰到这样一篇稿件心里就发虚,就推给我处理。当我查看了一遍前前后后的审稿意见,我发现又是“理解上发生了分歧”。审者认为作者没有理解或者是回避问题,而作者认为审者的意见不对,“本文不涉及这个问题”。那么,如何办?问题总得解决。有一点十分重要:回避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倒会加深审者的怀疑,更感觉质疑是正确的。作者往往不愿意面对问题,直接回答,总系关系回避。

作者有时认为专家提出的问题“在概念上”就是错误的。针对这一点,我认为:专家一般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可能的原因就是:理解的不同,或者说大家讲的不是同一个问题!至少,不能将专家的质疑当作低级错误来“答辩”,那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撇开作者研究的问题来思考“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学术问题上,我无法判断谁对谁错。审稿人尽管是同行专家,但绝对不是具体小方向或具体问题的行家,这一点我以前论述过,审者往往是从一般性原则上提出质疑。审稿人的本职就是“质疑”、就是挑毛病。所以作者不应该执着于自己,而应该努力理解审者的“误解”,为什么会这样“误解”。在尊重审者的基础上,表明并被审者理解。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也许不是每个审者都能执著于审者的职责——质疑,作者也不常碰到执著的审者,但执著于“质疑”这是审稿者应尽的职责。所以,期刊出版者会最终往往会尊重审者的意见——在不能达成理解的情况下。而作者,自然就应该“换位思考”,努力想办法在理解审者的情况下,争取审者的认同。而在这种审者质疑的过程中,作者的答辩有时比论文本身还要重要,因为审者通过答辩了解到的是作者的研究“思路”,如果答辩词中出现纰漏或回避——作者往往习惯于回避或者叫做婉转,将加深审者对研究基础的疑虑和怀疑。我再次整理出来我与作者沟通的一点思考,供请参考。

说句题外话,能够执着地为中文刊把关的审稿人,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作为专家,花费这样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与作者(往往是学生)探讨学术问题,奉献是无私的。别说作者烦躁,个别没有责任心的编辑也不见得喜欢。但是,为了期刊的档次和学术水平,时下更需要这种执著的“质疑”精神。尽管作者不一定同意,尽管会冤枉部分作者,但也许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代价(如果不计成本的话,可以扩大参与讨论的范围,但又不得不考虑成本,目前已经5人次左右,另外也不能回避和不尊重认真的审者)。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理解误解,找出误解的原因,解除误解。当然,我得声明:学术上的派别或恩怨不在此范围之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721-342451.html

上一篇:关于综述性文章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优先出版和独家转让
收藏 IP: .*| 热度|

11 陈绥阳 朱志敏 汪超 尤明庆 许培扬 赵福垚 虞左俊 马峥 李海霞 zhaowanfu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