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李宁这个名字

已有 7891 次阅读 2008-11-6 20:27 |个人分类:心有所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李宁这个名字
 
回国转悠了两个多礼拜,无暇照顾自己在科学网的自留地,就任它荒芜了。现在回来了,首先关心的是美国的大选,尽管没有悬念,还是禁不住想看看选举过程和结果。除了关心大选之外,再就是忙着上科学网补课。这一补课的结果,是引出了关于名字的感想。
 
我在科学网上转悠,一般是不登录的。让我吃惊的是,在浏览一位仁兄的博文的时候,偶尔看了一眼“最近访客”的名单,里面居然有我的名字。心想,这不大可能呀,我没注册,系统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好奇之余,点了一下我的名字,便顺利地进入了“李宁的博客”(网址是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stbmg.htm)。屏幕上那个漂亮的画面显然是精心制作的,有山有林,还有英武的eagle;应该贴上作者大头像的那个地方,是一朵经过PS处理的莲花。这么别致的页面,我是做不出来的。
 
不用说您也明白了——重名了。也就是说,在本人之后,又有一位名字叫做李宁的注册了科学网的博客。说来也巧,前几天我在北京,在朋友老胡的漂亮宅子里,我们还谈起名字的问题,起因就是我提到这世界上叫李宁的也太多了。老胡道:“作为一个有8000万人以上的大姓,姓李的就不该取单字的名字。”我说:“其实我以前户口本上的名字叫李萌,后来才改叫李宁的。要是不改名字就会好多了。”“不然,”老胡断然说,“只要是单字,大量重名就很难避免。”
 
老胡说的是对的。我后来进一步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还真是个非常严肃的事儿。比方说,全国8000万李姓同胞里面,有1000万人取单字名字,重名的问题就非常严重了。稍稍估算一下,我们汉字常用的大约3000个,其中不适合做名字的单字还是不少的,比如狗、猫、狼,还有一些动词比如打、跑、动、踹等等。我不是研究语言学的,但估计一下,会被用来作名字的单字,应该不会超过2000个。这样算下来,1000万除以2000,则全国李姓单字重名的平均数为5000个。
 
这么一算,还真吓一跳。平均数是5000个,像“宁”这样优美的字,取它做名字的人应该超过平均数,保不齐全国有一万来个李宁呢。为什么说“宁”字优美呢?因为一来“宁”字有安宁、平安、安静、娴静的意思,而这些都是赞扬、祝愿、夸奖的时候常用的词汇,二来祖国各地跟“宁”有关的地名也多。比如,我就出生在山东济宁市,更大的城市还有宁波、西宁、南宁等,民国时代的首都是南京,南京的简称不是“南”,而是“宁”。
 
看来取单字的名字是有问题,那么两个字呢?取两个字的名字,问题还真的就大大缓解了。原因很简单,理论上,2000个可以用作名字的汉字,可以组成2000×1900=大约4百万个不同的名字。就算考虑到有些字不适合跟别的字组合起来作名字,把这个4百万的数字减少到1百万,仍然比2000个单字名字要多出500倍。
 
上面的估算算是笑谈吧。不过,科学网的李侠、刘立、王铮诸位,可能也遇到过同样的重名的问题。曹聪老兄可能境遇好一些,因为曹姓不象“张王李赵刘”家族这么庞大。
 
回过头来说“李宁”。这个名字本来重名的就不少,又因为其男女皆宜,因而重名的机率又增加了一倍。当年在国内的时候,我太太办公室新来了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姑娘亭亭玉立站在那里作自我介绍,刚说到自己的名字叫“李宁”,整个办公室就笑成了一片,搞得人家小女孩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出了国,周围洋人多,叫Ning的还真没有。以为这下重名问题解决了,其实不然。比如发表文章,在检索系统里面,我的名字就变成了Li N,全世界用这个名字发表文章的没有100个,也不会下于50个。除此之外,还有性别问题呢。因为Ning的发音跟西方一般女士名字的尾音更加接近,有些西人看到我的名字就想当然地把我作为Ms了。我在向有些研究机构索要它们的出版物的时候,收到的邮件,有些就是寄给 Ms. Ning Li的。
 
话又说回来,叫李宁这个名字,也还是蛮幸运的。这个幸运是跟另外一位著名运动员外加商界大腕联系起来的。现在我经常跟人家说,我就是那个奥运会上点燃火炬的那位伟大的运动员。这样一来,我的名字就很容易被人家记住。沾名人的光的例子还不仅于此。有一天,我穿一件T恤衫去上班,秘书老太太又吃惊又兴奋地问我:“Dr. Li,是你自己把名字绣到衣服上的吗?”
 
(2008年11月5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485-45739.html

上一篇:一本书的好事多磨(下篇)
下一篇:你说你要跟国际接轨
收藏 IP: .*| 热度|

2 李侠 张晗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