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2010年3月初清华之行 (之一:起因) 精选

已有 5869 次阅读 2010-3-13 15:12 |个人分类:人物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清华, 演讲, 博友

一、起 

 

今年春季一开学,我就得到好消息,说31-2号去韩国汉城开会的差旅费批了。我暗自打算,都要汉城了,何不借此机会回一趟国呢?回去看看亲朋好友,外带未曾谋面的科学网博友们,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回国也不能师出无名,否则跟学院不好交待。于是,我想到了科学网的刘立教授,给他发短消息,问3月初或者2月底在北京是否有什么科技政策和管理行当的学术会议。刘立老兄的很快回信,说没有什么会议,不过可以请我去他主持的科技政策沙龙讲一次。

 

这算是学术交流活动,应该可以给我的北京之行一个名分了。我跟刘立说,你能否给我一个邀请函,以便我在这边跟院长申请的时候有个证据。刘立爽快地答应了。不过,我在这件事上性子比较急,还没有等到刘立的邀请函,就写了MEMO给院长,要求去韩国后到北京去学术交流。我心想,如果院长要证据,我再去催刘立也不迟吧。没想到院长爽快,当天就在我的memo上签了字,这等于是批了。我马上告诉刘立,说别忙乎了,你的邀请信省啦。

 

接下来就是敲定去清华的日期和演讲题目。关于日期,刘立说,清华在31号才开学,演讲定在礼拜五(35日)比较好,我对此表示同意。关于演讲的题目,我给了刘立两个备选,一个是战后美国科技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另一个是关于战略技术联盟的国际化。我私下里更喜欢第一个题目,但刘立显然更愿意我讲第二个,于是就定下来,讲一些有关战略技术联盟的问题。

 

说来好笑,从2008年我第一次回国做学术演讲开始,我就试图讲一次美国战后科技体制的形成与演化问题,但每次都未能如愿。国内的同行总是对我的备选题目更感兴趣,那些题目包括创新与经济增长,国家创新系统等等。不管怎么样,尊重听众是第一位的,我不能以我个人的兴趣来决定听众应该听什么。所以,我开始愉快地准备战略技术联盟的演讲。

 

准备的过程中,我需要在网上了解一下国内战略技术联盟的发展状况,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刘立老兄倾向于这个题目了。原来,近两年来,战略技术联盟在国内非常火,光中央部委正式发文就好几个,而且已经有了战略技术联盟的国家计划和试点。这个题目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演讲最初定在上午10点到12点,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想,不能让听众白跑一趟,怎么也得多准备点东西。我的最初的PPT总共做了80几张。不过,后来我又有点犹豫。原因是从这个学期开始,不知怎么的,我的嗓子好像出了问题,连续讲课超过一个小时,就变得沙哑,而且有点儿疼。于是,我试着给刘立写信探口风,问问是否真的需要我讲2个小时。刘立回信,说不需要两个小时,时间安排是10点到11点半,你讲1个小时,留一个小时给大家提问就可以了。我如释负重,顺便把PPT数量砍到了60张。

 

不久,刘立又跟我说,因为你在科学网上写过不少关于人才政策的博文,估计到时候大家会对这个问题发表很多看法,提出很多问题,你最好也准备一下人才方面的话题,那个战略技术联盟的话题可以压缩到40分钟。我说没问题,顺便又把PPT减少了10来张。

.

2010年3月初清华之行:演讲和博友会(之二:博友)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260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485-302602.html

上一篇:技术战略造就东亚经济奇迹——《技术撬动战略》读后
下一篇:2010年3月初清华之行 (之二:博友)
收藏 IP: .*| 热度|

10 武夷山 陈儒军 杨远帆 曹聪 刘立 杨正瓴 苗元华 柳东阳 刘玉仙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