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日前团队的毕业生总结报告会召开,意味着又有一批师兄师姐即将离开团队走向工作岗位。晚上几杯酒下肚,不舍之情更加强烈。我这个人有个特点,不管每天吃多少东西都瘦瘦的胖不起来,这是因为我的脑力消耗太严重了,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会不自觉的冒出很多东西。比如报告会上毕业的师兄在分享经验,师弟在听,老师在听,博士在听,邀请的专家在听。假如演讲的过程稍微有点变化,我脑子就不自觉浮现出:“他在想些什么,师弟在想些什么,老师在想些什么,博士在想些什么,专家在想些什么。”一般演讲者的第一句话就可以奠定整个演讲的基调。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的臆想不一定正确。
那就沿着我的臆想来考虑研究生需要的是什么。毕业生讲:“三年来真的很感谢X老师和师母的悉心指导,感谢团队口号...一直激励着我。”每当讲到这些,老师:别将这些没用的了,讲些实际的让下一届师弟师妹有帮助的。专家:太假了,这些我都听惯了,听到我现在都没有感觉了,当然等一下老师如果问我感受的话我一定要说很感动。博士:这也太搞笑了吧,感情有好到这地步吗。大部分师弟:讲得我都起鸡皮疙瘩了,实在受不了。小部分师弟:确实比较感动,不过这也太空了吧。毕业生讲:“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人要...做事要...做学问要...”这个问题一旦讲得有点偏差就会给人错误的理解。老师:很好,赶紧跟师弟讲讲,让他们好好感受。专家:原来是上课来了,听老师讲课。博士:认识这么久居然听到这位师弟说这些太搞笑了。大部分师弟:轮得到你教这些,反正我是当听戏来的。小部分师弟:是是是,讲得太有道理了。
只有讲到一种东西,大家会意想不到的同步,那就是有意思的事情。毕业生讲:“我和我女朋友是在一次帮师兄去机场接他女朋友的时候认识的,我本来以为只有一个,结果在师兄女朋友后面还有一位女生,...她就成了我的女朋友。”老师:讲得这个也挺有意思的,不然整个会死气沉沉的,大家又不讲真话,就只能娱乐娱乐。专家:挺逗的,这团队还挺有意思的。博士:哇靠,这哥们还有这一手,这还是头一次听,有点意思。师弟:哈哈哈哈。
整个过程我发现一个现象,和谐的背后有一个问题避而不谈,那就是研究生的“研究”。并不是说要讲研究的具体东西,因为那个不属于总结报告会的内容。在我看来,讲太多的经验和注意事项都是空话,跟我们分享应该怎么做,我认为大我们一级的师兄师姐们还不够火候,老师讲的我们都不一定听得进去更何况师兄。以前本科时候一些主任还有专家师兄一直说要好好学习专业课程不然以后会后悔,不过听了这么多后来99%的人还是后悔了。没有实践的经验是空话,很多的经验都需要我们亲身经历才能理解透彻,不是一两句话重复念就能奏效。我指的“研究”是指研究生涯过得是否开心,研究达到自己预期了吗。这个问题的背后是研究兴趣的缺失。虽然有一位专家说:"研究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研究过程。如果你不喜欢的东西都做好了,那你喜欢的东西还不做得更好。”但是我觉得,一个研究内容本身,肯定有让你喜欢和不喜欢的部分。一个感兴趣的东西尚且存在很多让你不喜欢的部分,况且对于如今的社会,不喜欢还能做好的人有多少呢?
假如有人说,“我不后悔读了3年的研究生,研究过程酸甜苦辣,不管哪一环节,我都十分开心。特别是每当我思考一个问题一周,甚至一个月之久还解决不了,突然某一天上天眷顾,给了我一个灵感,让问题变得清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完美一些。”在此也臆想一下,老师:这哥们真的搞学术的!我感到骄傲。专家:我得对这个团队刮目相看了,居然有这种人物,X老师真了不起。博士:这师弟值得我学习。师弟:偶像啊,更加坚定了我读研究生的信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