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
独立思考还是深度思考? 精选
2024-8-13 10:56
阅读:5821

独立思考还是深度思考?

龚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一直都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所谓独立思考,一般认为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一些结论,而不是通过听从别人的建议,或者看别人的文献而接受别人的结论。这个词的重点是在“独立”二字,所以,这个词的对立面往往和盲从,迷信有关。百度百科对这个词语的解释是“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判断是非曲直,辨别美丑善恶,提出符合实际的见解,” 和上面的字面的解释一致。

和这个词语密切相关的是深度思考。如果独立思考是一个态度,一个立场;那么深度思考,则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逻辑和推理,得到更深刻的,更接近本质的结论。所以,这个词的字面意义是“深度”或者“更加本质”,而独立思考并不包括这一层意思。换句话说,独立思考重点在独立,而不保证是否正确,是否接近本质;而深度思考,重点在于有深度,而且要接近本质。

因此,当我们强调独立思考的时候,其实是不够的。应该在此基础上,强调深度思考,接近本质的思考。这是对研究提出来的更高要求。独立思考,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深度思考,则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深度思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做得到。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迷信和盲从,是无法达到深度思考的。因此,深度思考,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

深度思考往往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而独立思考可能达不到这个效果。当然,上面的文字比较抽象,我列举两个比较容易掌握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第一、力是物理运动的原因。这个结论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而且它非常符合生活的经验。我们可以列举很多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没有风,树叶不会运动;不施加力,地面的石头将不会自己挪动位置。所以,但凡有一点生活经验,都不会觉得这个结论很突兀。即便是那些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也不会立即发现这个结论背后的矛盾。但是,顺着这个结论往下走,会导致一个奇怪的推论。如果我们认为物理的运动一定是因为力,那么施力的物体要不静止要不运动,如果运动的话,则一定有别的物体给它施加力。如此一直延续下去,无穷无尽,最后不得不假设存在一个物体,它可以给其它物体施加力,但是它自身不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不知道这个不动的物体是什么,所以将它的位置给了上帝,即第一推动力。这个证明也成了上帝存在的逻辑上的证据。后来在牛顿力学中,这个结论被修正为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物体保持静止运动或者匀速直线运动,这才是正确的。

第二、王戎不食道旁李。这个故事来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帮孩子在道路边上看到了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大家都想去摘,王戎直接判断这些李子都是苦的,后来证明果然如此。原因很简单,如果李子是甜的,则肯定被人吃光了,还等到现在?这是小朋友都可以懂得的道理。

上面的两个例子蛮有趣,一个是物理里面极其深刻的话题,一个是生活常识。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扫微信送鸡蛋、或者存多少返多少等。常言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惜,很多人不懂得这些道理,糊里糊涂就上当受骗了。这两个例子的难度不同,但是都需要我们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那么第二个例子为什么可以认为是深度思考呢?其实,这两个例子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首先,它们都首先承认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然后思考可能的后果,并推导出一些矛盾的结论。第一个例子得到的结论是施力的物体如果运动,则需要其它物体施加力,那么就会无穷无尽下去;而第二个例子假设李子是甜的,而大家都去摘,那么就不会再有李子了。于是,两个问题在推理下都得到了矛盾。由此可见,深度思考的一个可能的方法是承认某个结论的正确性,然后推导可能的后果,并检验这些推论的正确性。所以,深度思考有点像高手下棋,走一步,看两步或者三步。看得越远,越能看到结论的正确性或者荒谬性来。

shendu.png

当然,深度思考没有固定的范式,它唯一的要求是我们一定要透过表象或者现象,看到本质的东西。就像我们要透过李树上长满李子的表象,看到它的苦的本质。我最近买了一本书,书名为《深度思考》,英文名字叫"Beyond The Label",作者是香奈儿前全球CEO莫琳·希凯。这本书很像作者的传记,介绍了作者的工作历程,以及她如何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同时也介绍了她担任CEO时对香奈儿文化的思考。在她看来,我们应该“打破传统,重新定义自己”,这也是一种突破现象看到本质。只是这个本质,不是外界事物,而是自己。这种深度思考,就其内容来讲和科学中的深度思考不同,企业家或者CEO的深度思考,有时候更多的是对商业本质的思考,对企业定位的思考,以及对自身的思考等。它们相通的地方,就是都要接近本质,以期取得突破。今年6月底,我在湖南招生时把这本书送给了一个考生,希望她在未来的两个月能思考自己在大学读书时的定位,并能有悟。本文列举的两个具体的例子,应该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深度思考在研究中的重要性。结合这本书,我们应该可以理解生活中也需要深度思考。

本文在读完《深度思考》这本书后而作。我很喜欢这本书,尤其喜欢这本书简洁的白底黑边封面以及它对标题的翻译。这本书的第一行字为“思考的深度决定了人生的宽度”,是对深度思考重要性的很好的总结。我们在科学研究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明显的体会,即伟大的科学家都对科学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他们总是能透过实验上见到的现象看到其本质。当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应该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分析,最终认识到最根本的东西。在科学研究中,最近两年,我经常和学生讨论深度思考的话题,并有所精进。回合肥后,我又买了一本《深度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做此文。本文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将深度思考作为一个生活习惯或者研究习惯,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和研究中。所以,就科学研究而言,我们应该尽量少作那些跟踪热点的事情,少做那些拼拼凑湊的事情。

本文同步在知乎网发布:https://zhuanlan.zhihu.com/p/714214488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龚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9494-144498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