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t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tuo

博文

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毒瘤

已有 5328 次阅读 2011-10-5 07: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美国

       这几天科学网诸公诸姐们关注2011诺贝尔奖的应该不少。一件对于包括科研环境在内的人类社会有着根本性影响的事件正在发生,愈演愈烈,却没有得到科学网舆论的关注。这就是在美国席卷多个城市而且趋于长期化的的抗议华尔街运动。这一运动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本次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萧条与1980年代以来如火如荼的金融衍生品行业直接相关。本来,经济周期性萧条乃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这次有什么不同呢?

 

 1大多数金融衍生品根本不为经济本身所需,它们唯一的功能就是帮助一部分人以极高的效率萃取社会财富。 这就如同量化考核下的多数论文不为科学本身所需,仅仅帮助作者获取社会地位一样。本来,投资工厂、商场、房地产这类事,传统的商业银行足以胜任。投资银行把本来代表着已经完成投资行为的合同一再变成可以买卖的金融产品。于是三十年来,社会财富迅速向1%的人们集中。这一现象伴随着已经发生的制造业外移和正在发生的技术研发业外移,美国资本主义的墙角被掏空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的外销式经济开放, 美国民众被温水煮青蛙了一回。当华尔街高效地吞噬社会财富时,逐渐增加的中国廉价商品和宽松的房屋贷款使美国民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生活水平还在上升。直到有一天,商店里的“中国制造”饱和了,不再增加了,房地产泡沫破灭了,人们才意识到自己已被掏空了。

 

 2投资银行业绑架了美国民众。以金融衍生品为内容的证卷和债卷游戏虽然不创造财富,却有着把钱从一些人的腰包转移到另外一些人的金库的魔力。于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腰包外流,人们(或企业)不得不请投资银行管理自己(或自己企业的员工)的退休保险。由于不创造绝对财富,当人人都请投资银行理财时,人们的退休保险金整体的投资业绩表现又回到了和没有投资银行一样的水平(除了手续费更贵了以外)。但是,绑架了美国民众退休保险金的投资银行业却有了向政府叫板的杀手锏。

 

 3投资银行业对于经济的二次打击在于使聪明的年轻人远离科技和实体经济。这一点容易理解。当一个商学院毕业生进入华尔街作交易员两三年便成为百万翁的事实摆在那里时,学习成绩好的一般年轻人中几乎一半都把华尔街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科技在美国越来越成为外国人或新移民混饭吃的营生了。

 

 4精英窃国造成“美国梦”的破灭。美国经济走到今天并非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 华尔街精英们早就知道会有今天。人们曾经相信的精英们并没有对社会负责的天然秉性,相反,他们在明知后果的情况下变本加利,疯狂囊私。最为严重的是号称世界典范的美国社会机制对此却束手无策。华尔街的贪婪没商量让所谓“美国梦”、“美国民主”、“自由经济”、“美国价值观”等等所有美国标签顿失说服力,更让期待着社会民主化、经济现代化、人群文明化的其他各国人民陷入迷茫:难道这个星球上的鸟类只有乌鸦?

 

        陷入无解困境的美国社会如何破局?被华尔街涂黑了的日月还可复明?这些端赖这次席卷美国的大规模抗议活动的后续演进。

 

********

 

        任何社会,但凡只有一个行业点石成金,其他行业莫不匍匐向前时,经济多半得了癌症。如果说美国经济的癌症是疯狂制造和兜售金融衍生品的投资银行业,中国经济的毒瘤便是将房屋过份地金融化的中国房地产业。

 

        在中国,房价脱离人们的收入水平而飙升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房屋脱离了其居住设施的本来性质而向金融工具驰走。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面对的中国房价不是居住设施的价格,而是金融产品的价格。中国的问题在于,本来,房屋金融化可以通过大幅累进房产税(基本即居住面积内不课税超出面积则大幅累加税率)轻而易举地加以扭转。但是,国家政策被绑架了,累进房产税这个唯一有效的杠杆就是迟迟不能出台。

 

        房价脱离人们的收入水平而疯涨对于经济的二次打击表现在其他各行各业经营成本的飙升。比如几年前,外地科技人员来上海进修时200元可以租到群居隔间的单间。现在同样的居住条件上升到800元以上。这等于是房地产行业在掠夺其他行业。只要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小于50%,房价脱离人们的收入水平而飙升的房地产不是拉动经济,而是摧毁经济。

 

        更严重的是当国家政策遭到绑架,特别是遭到像房产税问题这样的明火执仗的绑架,社会道德绝难建立。任何英雄、榜样、说教在更大的事实面前立马苍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942-493360.html

上一篇:重贴:给基金评审一次互动的机会
下一篇:热爱歧视的文化是人才出现的毒药
收藏 IP: 223.166.13.*| 热度|

16 赵纪军 吴飞鹏 韩健 朱志敏 余昕 王汀 杨如意 蒋迅 刘昶 曹贺贺 何毓辉 饶小平 weibin314 yz27927025 niming007 gw0205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