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
阅读张剑《国防最前线的宣示:1936年北平七科学团体联合年会》
2025-10-4 18:14
阅读:1029

张剑《国防最前线的宣示:1936年北平七科学团体联合年会》(2025年第77卷第4期《科学》杂志),文章三部分:华北事变与科学界的呼声;科学发展成就的集中展现;国防最前线的宣言:团结的象征与榜样。

日本占领东北后,不断进逼,肆意策动华北事变,激起一二·九运动和民众抗日浪潮。面临新的民族危机,科学家们深入思考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防事业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建议与策略,并于1936年8月17-21日在“国防最前线”的故都北平召开了七科学团体联合年会,全面展示了中国科学发展的成就与潜力,并向世界宣示中国科学界团结一致抵御侵略的决心与信心。

七科学团体联合年会参加者除中国科学社外,还有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年会共收到论文292篇,其中数学论文14篇,物理学论文48篇,化学论文57篇,动物学论文117篇,植物学论文32篇,地理学论文24篇。

刘咸认为此次年会“不仅为吾国科学界发长进步之象征,亦且为我国科学家精诚团结、努力不懈之好现象。良以各学会之历史、组织、对象各有不同,会务亦有繁简之别,举行联合年会,本不免困难,乃能适此就彼,水乳无间,具征科学家之能大事团结。吾人希望由科学家团结之精神,树为模范,使全国上下,一律效之”。他希望国人也如科学界一样团结起来共赴“国难”,这样任何强权与“暴力”都可战无不胜。

顾毓琇的说法则更为直截了当:这次开会的地点在国防前线的北平,亦是有很大的意义。这古老的故都当然是我们的,而且亦决不愿意放弃。这次全体科学家的大集合,很可以昭告天下:北平乃是我们的,而且我们亦决不愿意放弃。我们相信许多与会的人到了北方以后,一定觉得这古色的旧都,决不仅是供游客凭吊的所在,而是象征着灿烂中华文化。这里是前方,或者隔一夜便可以变成人家的后方。但是,我们决不甘心认作前方,我们愿意嚷着:长城不是我们的边疆。

《大公报》在年会闭幕社评中对科学界提出几点希望,其中第二点指出“由近年科学之进步,证明中国人之智慧甚适于科学,过去所谓中国人不适于科学乃诬蔑无根之谈也”,科学界所取得的成就表明“古代士大夫空疏夸诞之弊风,今已被智识界所唾弃,而脑力之活泼,求知欲之热烈,至少不劣于现代任何国民,……所望七团体诸先进更努力钻研,在技术上、修养上,表率青年,精进不已”。第三点也说联合年会表明科学界“大联合之良好趋势,今后宜更发扬光大”。中国学界往往存门户之见,诸如留学国别、毕业学校,“有时竟成派别”,“凡中国科学家,皆应集于民族中兴之唯一的大纛之下,共同努力,携手进行”。“七团体先进专家尤应力示模范,凡治事用人,一秉大公,提携同僚,奖掖后进,共以建设中国的科学为唯一目标”。第五点要求科学界多充实与国防有关的实用研究,“吾人以为中国今日应暂搁为学问而学问之主张,凡科学界之研究目标,皆为目前救亡之急用,且应先求其效率而大者”。

(以上摘自张剑《国防最前线的宣示:1936年北平七科学团体联合年会》)

网上翻阅《科学》1936年第二十卷第十期(10月),摘转1936年北平七科学团体联合年会动物学论文部分: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以上14篇论文的6位作者,均在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工作,王家楫是研究员兼所长,伍献文、方炳文、陈世骧是研究员,唐世凤、朱树屏是助理研究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504658.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