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
清人李澄中笔下的沅江水獭形象
2025-7-18 05:10
阅读:428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号渔村,山东诸城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试中“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康熙二十九年(1690)受命典云南乡试,回程中作《江行记》,记载舟行沅江所见所闻,其中水獭捕鱼一段颇有趣。

沅江,又称沅水,发源于贵州都匀,流经湖南,在常德德山汇入洞庭湖。

1.png

康熙庚午腊月初一日,归次平越。……初十日,入沅江。江,历黔北下,束于山,不得舒,……江中鱼船多水鹰及獭,獭捷而鹰迟,皆驯熟听指挥。獭形如狸而长尾,毛苍白色,入水须臾,辄衔鱼出,徐行入船。或误入他人船,则急回,以鱼授主人,乃饲鱼少许,獭唧唧作声,若相诉状。迨捕鱼多,獭寒甚,偃仰反复去水气,复入焉,不比鹰之钳制其喉也。

李澄中在腊月里看到沅江渔民驯养水鹰(鸬鹚)和水獭捕鱼,水獭的形状像狸猫,尾巴很长,毛色苍灰带白,入水片刻,就会衔着鱼出来,然后慢慢靠近主人的船。有时水獭不小心上了别人的船,就会赶紧回去,把鱼交给自己的主人。主人此时会喂食它少量的鱼,水獭边吃边发出唧唧的声音,好像在向主人诉说委屈。等到水獭捕了很多鱼后,寒冷难耐,便翻来覆去地活动,去除身上的水气后再次入水,不像水鹰那样要被钳住喉咙。

2.png

汉代《荷塘渔猎》画像砖,高26厘米,宽45厘米,1985年于四川彭县出土,现藏四川博物院。画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部分描绘池塘,占画面三分之二,荷叶如伞,莲蓬数株,两条木船漂浮在水中。一条船上的人右手执篙,左手挽起,船头有水狗(水獭);另一条船上有三人,船尾一人用篙撑船,船头一人四下张望,中间一人张弓搭箭,准备射箭。水面上数只水禽(鸬鹚)。右半部分描绘陆地,占画面三分之一。一棵大树上有几只飞禽,树下一人拉弓放箭,一鸟中箭正往下落;树干中部有一只猴子,左臂拉住树杈,右臂悬空。

本博已介绍——《拍浪水猫穿石出(清人陆㙨咏水獭)》《水獭从来解捕鲜(明人祁顺咏水獭捕鱼)》《溪獭趁渔船(清人詹应甲咏水獭捕鱼)》《项锁金铃跳碧波(清人查慎行咏水獭捕鱼)》《蜀人养獭如养猫(清人方觐咏水獭捕鱼)》《溪獭衔鱼穿断港(明人刘嵩咏水獭两首)》。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9415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