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芡绳围界(清人万钊咏菱湖)
2025-4-12 09:01
阅读:625
浙江省吴兴县菱湖镇(今属湖州市南浔区)的池塘养鱼历史悠久、技术发达,明清时期逐渐发展成为鱼苗、鱼种的集散中心。20世纪50年代初,菱湖镇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淡水养鱼区。养鱼过程中最难控制的风险之一就是鱼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承担起研究鱼病的任务并于1953年5月在菱湖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鱼病工作站,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我国鱼病学创始人倪达书任站长,这是我国把鱼病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始。
万钊(1844-1899),字磵民,江西南昌人,有《鶴磵詩龕集》。
万钊《自菱湖赴湖州道中》:一水通苕霅,提壶上野航。秋风足蟹稻,民业富蚕桑。菱芡绳围界,菰芦夜蘸塘。夜来闻急雨,寒气逼衣裳。 碧浪湖边路,经秋屡往返。波平浮玉塔,翠拥道场山。古寺藏峰曲,疎钟度水间。白鸥相狎习,摇荡一舟闲。
苕溪,由东苕[tiáo]溪、西苕溪组成,在湖州城东汇合,溪水湍急,霅[zhà]然有声,是为霅溪。菱芡绳围界:各家各户种菱、芡,水面以绳为界。【清】魏成宪《菱湖》“种菱绳界水,煮茧雪浮香。”碧浪湖位于湖州城南,湖中有山,山顶有塔,塔随湖水起伏沉浮,故名浮玉。道场山在湖州城南。
费丹旭(1802-1850,湖州乌程人)《采菱图》,两女子坐在椭圆形菱桶里采菱,题诗:菱叶菱花覆水平,满溪都唱采菱声。红颜女儿摇小艇,却似菱花镜里行。
本博主附言:我的家乡江苏常州奔牛,也是用菱桶采菱。
清代和田黄玉镂空菱角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81652.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