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
移风作浪拜江猪(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六百零七)
2025-3-19 07:03
阅读:906

3.png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鳞虫·脑上有孔》:江豚俗呼拜江猪,状似㹠,鼻中有声,脑上有孔,喷水直上,出入波浪中,见则有风。无鳞,黑色多脂膏……

姚燮(1805-1865),字梅伯,晚号复庄,自署野桥、也桥、东海生、大梅山民、疏影词史、复道人、复翁等,浙江镇海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中举,后屡试不第,遂绝意仕途。晚年奔走于上海、苏州、杭州一带,以诗书画自娱,终老一生。咸丰庚申(1860),姚燮来到浙江象山西沪港作客,住在好友王莳兰的翠竹轩两月余,作《西沪棹歌》一百二十首。其中一首是:

移风作浪拜江猪,沙噀如肠自吸嘘。阔口牢饕搬嘴惯,芳名宜锡小姑鱼。自注:江豚俗名拜江猪。沙噀如肠,无首尾,味极佳。搬嘴鱼,阔口,惟沪中有之。俗有小姑搬嘴之谚。

这一首描述了西沪三种水生生物:江豚;沙噀,即指海参;搬嘴鱼,西沪港中有种阔口鱼,诗人把它想象成喜欢搬嘴的“小姑”。锡:赐给。

姚燮《自浃江抵滃洲舟中得五绝句》其四:螺门环堞静宜渔,噞噞岩根拜浪猪。此外混茫千万里,直踰旸谷作归墟。

浃江,浙江省宁波市境内的一条入海河流。滃洲,浙江舟山古称翁州、滃州。噞噞‌[yǎn yǎn]:形容水中生物鲜活貌。岩根:山麓。拜浪猪,即指江豚。我理解是江豚游到海边礁石旁。

今日学者研究,江豚有长江江豚、东亚江豚、印太江豚三种,东亚江豚分布于中国台湾海峡的沿岸海域,包括台湾西部和福建东部沿海,中国东海北部、环渤海和黄海,韩国和日本水域。姚燮诗中的“拜江猪”“拜浪猪”,当为东亚江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7823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