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
豚鱼千尾聚堤侧(明代浙江沿海江豚史料一则续补)
2025-3-7 08:47
阅读:809

大闸建成豚亦朝(明代浙江沿海江豚史料一则)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471085.html

在古代浙江,钱塘江、钱清江与曹娥江三江汇流于绍兴以北,形成了一处深阔的三江海口。山阴、会稽、萧山三县之水,均汇三江口入海。由于潮汐日至,拥沙堆积如丘。遇淫雨内潦,则内水被沙堆阻隔不能骤泄于外,致使良田淹没,水涝成灾。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绍兴知府汤绍恩主持建成三江闸(嘉靖十五年七月开工,次年三月竣工),全闸28孔,对应二十八宿,故又称“应宿闸”。三江闸系山阴、会稽、萧山三县河网水系挡潮、排涝、蓄淡的控制枢纽工程,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滨海砌石结构多孔水闸。为纪念汤绍恩的功德,当地人建立了“汤公祠”。

明代陶谐于嘉靖十八年(1539)作《总督陶公塘闸碑记》(又名《塘闸碑记》),首次记录了汤绍恩兴建三江闸的情况。其中一段:三江闸工程开工后,数次溃决。这时有上百头豚鱼(江豚)游来,工匠民夫感到害怕,禀报汤绍恩。另一官员钱焕听说后,这是好事啊!《易经》六十四卦,第六十一卦:“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江豚出现,这是吉利之兆,三江闸应该建设成功。

近日翻阅《两浙輶轩续录》,卷三十九收录高成济《三江闸谒汤太守祠》。

3.png

【清】高成济《三江闸谒汤太守祠》:两山合抱形蜿蜒,下有石骨相钩连。天生险阻划河海,架梁束版人功全。越州千岩万壑水,到此会合争趋前。襟喉形势实扼要,中流砥柱障百川。鸠工庀材大建造,伟哉太守智勇兼。凿山足补地维缺,驱石不待神人鞭。二十八洞按列宿,以字测水深雕镌。启闭蓄泄有定则,流止消长归吾权。父老百辈拜榻下,公名早以异梦传。(公生时,母梦数百人罗拜,言越人拜公恩德,故公名绍恩。)豚鱼千尾聚堤侧,公诚足协中孚占。(建闸时,有豚鱼千尾来游,解者谓是中孚象也,功必成。)人谋既合天意助,万杵下筑功力坚。坐令田畴百万顷,旱涝有备乐利霑。御灾捍患功德大,庙食自合垂千年。近岁越郡苦泛滥,其鱼万姓遭颠连。讲求水利民牧责,后人所贵师前贤。呜呼,后人曷何不师前贤。

高成济,字若舟,清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廪贡生,候选训导,有《谦六堂诗稿》。

豚鱼千尾聚堤侧:明代陶谐陶《塘闸碑记》载“复有豚鱼百余比次上浮”,高成济夸张成“豚鱼千尾”。豚鱼,江豚。我国长江中有长江江豚,沿海有东亚江豚、印太江豚,浙江沿海江豚为东亚江豚。

4.png

今日三江闸(图源见水印)

5.png

浙东运河博物馆内三江闸模型(图源:“大运河文化公园”微信公众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7631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