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秉志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之一)

已有 1444 次阅读 2025-2-21 05:48 |个人分类:科研院所史料|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4.png

秉志(1886年4月9日-1965年2月21日),动物学家,中国近现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

8.png

国内生物学工作之展望

秉志

(原载《科学》第三十二卷第十二期,1950年)

此次科学代表会议在京举行,产生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及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两个全国委员会。前者包括所有国内之一切专门学会,其目的在推进专门研究,提倡深造。后者系联合国内一切从事科学教育之同人尽力输科学常识于民众,其目的在普及科学教育。国内生物学界同人,想无不了然于此二机构所负使命之重大。所有各门科学皆循此二途径以图迈进,生物学自亦不能例外。

犹忆二十余年以前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少数同人,从事生物学之研究,以求有所贡献。同时于春秋两季中,作通俗之演讲,希望一般民众皆可吸收生物学之常识。当时同人等之目的,为在生物学研究上能得到若干利用厚生之知识裨益于社会,同时,在学理上能有所创获以增加人类之知识。使世界研究生物学之人,多少知悉中国人在此项学问上表现研究之能力,时时有所贡献。中国民族,必能发展科学,而不可轻侮。以少数清苦无力之学人,图为国家民族,在世界学术同人中,博一称誉,争一口气。此亦爱国心所驱使;虽属虚荣之心理,要亦未可厚外。七七事变以后,战祸蔓延,国势愈形岌岌。国外学人有看到该研究所刊布之生物学研究论文者,辄叹中国人奋斗精神之堪钦佩,有寄函该所,表示赞许,寄以无限同情者。英国自然杂志(Nature)论及该所之刊物,谓中国于强敌压迫之下,困难万端,而能产生有价值之科学贡献,乃最足敬重者,云云。中国抗战之终归胜利,不能不视国际形势之有利。而国人之艰苦奋斗,不因危难而馁缩,皆科学精神之表现也。

昔日少数学者,思以绵薄之力,推进生物学之研究,与该学科常识之普及,动遭困难,百经挫折,其发生影响,几等于零。而今日赖政府之贤明,发动全国之科学界同人,组成此二大机构,尽行推进深造与普及,岂非最可庆幸之事。生物学亦科学之一,生物学之同人,以后当如何工作,其最大之天职,即本此二机构之宗旨,一面努力于深造,一面努力于普及。

请先之深造。国家努力于建设,需要专精之科学知识与技术。国家提高文化之水准,需要学术之猛进。俾国人对于世界任何科学先进之国家,皆可与之并驾而无愧色。故国人研究各种科学者,皆宜精探深造,而不容浅尝薄涉,自以为足。生物学于农医工矿等,无不有密切之关系。吾人从事此学,要当一意研究,求为各项实用科学,有所贡献。以农业而定,一半与动物学有关,一半与植物学有关;以医而论,需用动物学以为基础,需用植物学之处亦甚明显。故农与医皆实用之生物学工业之原料,来自动植物方面者亦不少。有经济价值之动植物产生于地面者俯拾而得。国家为尽量利用天产当培植多数之分类专家,从事生物之调查。以吾国幅员之辽阔,生物之丰富,其中有经济价值足以利用厚生者,不可胜数。对于工业制造及农医所可利用者,当可增加不少原则。浅者不察,每忽视之或故意蔑视,以为非当务之亟,贻误国人,焉得辞其咎。至于矿学借古生物学以测定地层,探查矿产之分布。习地质者,类能言之。昔日美国某州开发油矿,以矿师未谙古生物学,不听古生物学专家之忠告,在无油矿之处贸然从事,竟致失败。此即一证。总之,此学宜为国家所重视也。

以科学之全体而论,如一有生之物然。其发展也,彼此皆有关系。各种科学,须一齐前进。绝不容所谓某一种科学重要,须辅其发展;某一种科学不重要,不妨暂行搁置。而在各种科学之中,每因某一门科学努力之人较多,成绩斐然,其他各门多受刺激,亦相率猛进。甚似生物之体中,某一部往往影响于他部。生物学之同人,若皆努力深造,各种科学之同人,亦不甘当仁而让。大家一齐奋斗,国内之科学,当日新而月异。

从事生物学之人,率与名利二者,皆甚淡泊。为此学非富贵利达之工具,既决心从事此学,置名利于度外,绝不容浅陋自甘,徘徊不进,必排除种种困难,朝夕孳孳,图学识之进步。此处须向造诣较深之专家,贡一定以相要约。即是每一专家,对于后进,当有同情心,当有扶助之热忱。倘后进向之领教,当尽力相助。科学系一公产之物,生物学亦不能例外。生物学之专家,当负责使此学日有进步。当负责使此学在吾国日形发达,当负责使国内初治斯学,及习之尚未深造者,皆到有引导,可以减去进修之困难。若峻其门墙,对后辈不屑教诲,使之无所问津,深闭固拒,以其所长者为枕中之秘,此乃自私自利之小人,绝不是语于学人之列。此等人有害于国家人民,与汉奸驵侩无异。科学界之同人,凡有正义者,当共弃之。习治生物学者,既感觉此学为其最大兴趣之所在,既择定此学为终身事业之所托,即当集中精力,朝夕勤劬,务求深造。无论在大学,或中小学任教,万不可只图授课,而不从事研究,其基础若不坚固,不完备,宜尽力预备,求其充实。一旦富有准备,可以进行研究,即宜努力为之。国内之专家,有可以观摩切磋者,国内之书籍,虽未十分完备,而可以作研究参考者,已日形增多。皆在治斯学者有以善用之。学问之道,不进则退,科学尤甚,生物何独不然。全世界研究动物学而卓著成绩者,二十年前,大约已有三十余万人,今日想更众。全世界研究生物学之机关,其数之众,尚未能悉数。想至少不下于万处(指其有历史及成绩者),这其中日夜努力工作者,不啻水涌云兴。而吾国人尤复似行不行,徘徊因循,浅尝辄止,自欺欺人,焉能免于落后。治生物学者,在各校中任课,绝不容以自己能胜任一时,即不复进行研究。为国家人民之需要,为自己将来之成就,终从努力研究为第一要务。若因人事烦扰,环境困难,时间太不充足,不免妨碍研究工作,然使有决心,终能克服之。兹请言一二故事以破一般俗人之惑,而为有志者感发兴趣之资。

其一系英人吕伯克之故事。吕氏只受小学教育,年幼之时,与达尔文同居一村。因家世雅故,时往达氏处领教,受其启迪,对生物学触发兴趣,立志进修。年稍长,在英国国家银行充下级职务,对于生物学继习而不间断。后渐升为高级职员,最后为行长,每于公务余晷,进行研究。除行长职外,复被举为国会议员,复屡任政府各项委员之职务。百务丛集,而终不肯放弃其研究工作,遇暇即精进不已。其中年时,即已成绩斐然,著述宏富。达氏著述中,每引及其所发现之事实及学理,吕氏贡献日多,质精量宏。达氏每惊叹其以百忙之身,仍有时间研究深造,谓系一谜。迄今读其著作,涉及之方面甚多,如动物学、植物学、昆虫学、人类学、地质学、考古学,其所有著作皆有划时代之价值,尤以昆虫学之贡献为钜。吕氏所以能如此者,以其有极大决心,善用零星时间,如之以不息,持之以长久,积微致钜,日就月将,遂得伟大之成就。

其一系美国人康穆思特之故事。康氏系一大学教授,以在校任课,复有校务之猬集,致每日时间,尽为讲演、实验开会及执行公务所占。故自上午九时起,至下午五时止,彼毫无余时可以从事于自己的研究。然其对于自己之进修,乃把握綦坚,不肯放松。每晨四时即开始研究,至八时止,可得四小时之工作。如是者凡历四十余年未尝稍形间断。结果除培植多数之专门生徒外而著述等身,其贡献为举世专家所称颂。迨至六十五岁以后,由校中退休,更奋其全力,大举精进,复作二十年之努力,继续有伟大之著作出现。康氏系研究昆虫学者,迄今逝世已久,而世界治此学之专家未有不钦佩其工作者。

以上所言二故事,皆系以极忙之学者,有极大之成绩。吾国治生物者,若苦于人事烦多,不能推进研究者,何不以此二人为模范,而思有以效法之。

大凡意志薄弱之人,一遇困难即心灰意沮,畏难苟安。又有以学问为敲门砖者,学之稍有成就,而觉可以为利达之贤,向各方面活动,不复念其所学何事。又有器小易盈,目光如豆者,以为所学可以在国内应付一切,露其头角,足以使国人一尘莫及,绝不思此学在世界上之进步,与各国专家之贡献。此种人乃所谓惰者不肯修也。吾国科学方始萌芽,极形幼稚,而此种人百般借口,视研究畏途,其有害于科学在国内之发长者甚大。现政府竭力辅助科学,国内有志之士皆将急起直追,奋勉精进。不肯修之惰者,数年之后,必终归于淘汰而无遗。

所谓研究者,乃有创获(Originality)有贡献(Contribution)之工作。各门科学之专家皆知之,不必赘言。然初治生物学者,或误以普通习用之意义用之于此一名词。研究在英文谓之Research,非读一书习一课之谓。初治生物学或习之尚未深造者,须从事研究,最好寻热心之专家,考道问径,作彻底准备。既了解如何是研究,俟可以开始工作时,更向专家领略其方法。复阅读有关之文献,进行之步骤,可以稍得其印象。然后循序渐进,不可欲速,利用自己可能得之时间,集中精力,极端有恒。达尔文尝以“忍耐”为科学专家最需要之美德,巴斯德以“出汗”为科学精神之表现。倘国内青年肯下决心,追踪前贤,谋生物学在国内之发展,力戒怠惰浅薄之所为,研究精神弥漫全国,重大之贡献,足以造福于人民者,当不难层见而叠出。

  请次言普及。科学家之天职,除尽力以图深造外,更宜使其所专门之常识,灌输于社会。人民之科学知识,倘日见丰富,其生活上当受甚大之裨益。吾国有一般自私之徒,自己习科学而不肯攻苦研究,又不肯为民众服务,以其所学之常识,普及于社会。数十年前,某校中有若干教授,以授课较有名望,该处教育局,请其为该处各界作有系统之演讲,冀校外人士悉得聆科学之新知,而竟遭谢绝。时愚亦在该校任课,觉同人等有如此态度,不肯以所学之余,公诸社会,未免自私。今日思之,犹深以为该校之科学教授等不当如是。天下最可怜之事,即是治科学既不肆力于研究日有进益,使其所学在国内发挥光大,而徒贩人余唾,作机械式之授课,又不肯将科学常识介绍与人,提高人民知识之水平。此种人真可谓“上不在天,下不在地”之幌子,可耻孰甚。世界科学界之伟人,纵朝夕忙碌于研究,时有重大之贡献,而不辞劳瘁,尽量作普及之工作,视此为责无旁贷者不乏其人。兹复举二生物学大家以为证。英之赫胥黎氏,十九世纪中,以专门研究、授课,及为公服务,几于日夜纷忙,而时时为工人讲演,为一般人民讲演,文时着浅近之论文刊诸报章杂志,冀以启发社会,濬沦民智。当其时,进化之学说,尚未在社会中植下基础,人猿同祖之学说,尤遭教会之反对。普通社会闻之无不惊为邪说,指为侮辱人类。而赫氏奋其笔舌,力破俗人之惑。不独英国人民受其影响,全世界亦莫不拨云雾,见青天,得真正之人生观。人类思想为之解放。欧洲自十九世纪以还,科学教育有一日千里之势,赫氏乃与有力焉。复有一生物学大家作此项工作,最足值人钦佩者,为瑞士之阿噶息氏。阿氏在美国任教,其在生物学上之贡献极富,达尔文、赫胥黎,以及当时欧洲生物学中之领袖人物,无不倾心佩服。而于专门研究工作之外,竭力向平民灌输生物学之常识。与之接近者,每见其朝夕埋头实验室中孳孳矻矻,如饥如渴,有不顾一切、忘却一切之势而求工作之进行,若于其间有最大之愉乐者。偶然见其不在实验室时,即必在外为群众讲演生物学,或于林谷原野之间、湖沼溪涧之间,为耕夫牧童,解释鸟兽虫鱼之生活现象。尝传阿氏一次在宴会中,有人询以蛙与蟾蜍特征之区别者。阿氏于左右衣袋中,各执出一物,曰独不见其相异乎?乃蛙与蟾蜍也。其举座为之哄然。盖彼方为一般村儿野叟讲演归来,忘却其在冠盖裙屐之场也。于此足见其热心于推广生物学之常识。阿氏除自己成夐绝之造诣,有伟大之研究贡献,造就极众之专家外,复能使大多数之民众,获科学之知识。当其逝世之时,全美国皆悼叹失一大师。至今世界上之专家,犹啧啧称道颂扬之。吾国生物学之同人为人民尽其天职,人人皆宜尽心力于专门之研究。不如是,则专门之科学不能在国内发展,永远拾国外专家之余唾,作机械式之授课,终非计也。人人皆尽心力于科学知识之普及工作,不如是则此学知识,为少数人所私有。人民知识水准不能提高,焉能辞负国之责。斯道之同人其各勠力奋进,一雪此耻。

本博主附言:1950年8月18-24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各大行政区的理、工、农、医等方面的451名代表出席大会。周恩来总理在大会作题为《建设与团结》的报告。会议产生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协”)。秉志先生参加此次大会,会后写出《国内生物学工作之展望》,发表于《科学》第三十二卷第十二期1950年。

6.png

7.png

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的来自上海的代表,王家楫(时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秉志(时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9.png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开幕典礼纪念签名

5.png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签名中的周恩来、秉志

10.png

《科学》第一卷第一期封面,1915年

11.png

秉志在《科学》第一卷第一期发表《生物学概论》

参见本博《秉志先生与水生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908182.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74065.html

上一篇:手著鱼经无是非(千载种鱼忆范蠡之五十九)
下一篇:秉志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之二)
收藏 IP: 61.186.20.*| 热度|

14 孙颉 王涛 刘进平 史晓雷 宁利中 尤明庆 池德龙 周忠浩 雒运强 马鸣 崔宗杰 张士宏 聂广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8 1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