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
五百年前洪湖曾有座江峰阁
2025-2-16 14:39
阅读:1133

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排演歌剧《洪湖赤卫队》,1961年又被搬上银幕,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响全国。洪湖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今日湖北省洪湖市,即以境内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此处元代设沔阳府,明洪武九年降为沔阳州,民国元年(1912年),此处设沔阳县,《洪湖赤卫队》中有句唱词“活像那中央红军打沔阳”。1951年将沔阳县东荆河以南区域,以及监利县东部、嘉鱼县长江北部、汉阳县西南部的毗邻区域划出,建立洪湖县,县政府驻地新堤。1987年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市政府驻地新堤。明朝中期,内荆河向南有一条支流入长江,因沿岸茅草丛生,得名茅江。明嘉靖三年(1524年)在茅江口筑新堤五千三百余丈,水患得以控制,来往四川、湖南和江汉平原的船只在此停靠做生意,使港镇并兴,“新堤滨大江北岸,当汉口岳阳之间,帆樯云拥,商业繁盛,百货转运,远通湘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堤成为湖北长江沿岸四大外贸通商口岸(武汉、新堤、沙市、宜昌)。

近日浏览陈厚权《江峰阁见证新堤500年风雨沧桑》https://mp.weixin.qq.com/s/SoVEvz4LGv_03ytqxh2LTA 程康《诗话江峰阁》https://mp.weixin.qq.com/s/GcEfisYxPpS1n4x4PYZxoQ 李良锷《江峰阁考略》https://mp.weixin.qq.com/s/P5zIkbgpTz6UvKX6FtHogQ 知道新堤有座江峰阁,座落在新堤大码头,沔阳州州同杨和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主持修建,1920年尚在,后毁塌。几篇文章都提及清代傅卓然、傅衡的两首七律《登江峰阁》,并介绍傅衡是贵州贵阳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官广西左州知府。

一时兴起,翻阅傅卓然《半溪草堂诗稿》(四卷)清光绪十三年(1887)官书局刻本,发现傅卓然有三首诗咏江峰阁,傅卓然有子傅衡,有一首咏江峰阁诗。贵阳人傅衡并无咏江峰阁诗,只是与湖北沔阳(今洪湖市)人傅衡同名。

傅卓然(1820-1883),名玉田,字立斋,别号半溪,官名卓然,湖北沔阳州新堤莲子溪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傅卓然以湖广第七名的佳绩中了举人,被任命为沔阳州教谕。有《半溪草堂诗稿》。

3.png

傅卓然《九日登江峰阁》:一峰天际俯尘嚣,回首官僚旧酒瓢。水落沧江秋又老,花依故国客偏遥。河山铁骑雄三楚,烟雨铜驼泣六朝。闻道东征频转战,浔阳戈舰下如潮。

九日:农历九月九。

4.png

傅卓然《江峰阁次李时坪韵》两首:地如瀛海阁如萍,川亦精神岳亦灵。两水横拖秋月白,一峰飞入楚天青。市开梦泽通巴蜀,帆拥湘云下洞庭。昔日名流诗句在,登临我又髪星星。  阁中过客感飘萍,回首高歌见性灵。家国忧深心自赤,公卿交澹眼偏青。老惭投笔随戎马,闲爱栽花满户庭。依旧江峰相对好,溪山知己剩晨星。

老惭投笔随戎马:咸丰四年(1854年),胡林翼以道员衔率黔勇到湖北、湖南对抗太平军。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攻克武昌,胡林翼败退新堤,傅卓然帮助筹集军饷。胡林翼与湘军罗泽南部发起反攻,翌年收复武昌,被正授为湖北巡抚。湘军水师统领彭玉麟为傅卓然《半溪草堂诗稿》作序,《半溪草堂诗稿》中有《彭雪琴宫保幕中赠李召南司马》《金陵留别幕府诸友兼呈彭宫保唐观察》附《彭雪琴宫保和韵》,彭玉麟字雪琴。如是,傅卓然曾入彭玉麟幕。闲爱栽花满户庭:傅卓然晚年归隐新堤莲子溪。

5.png

傅卓然《半溪草堂诗稿》四卷,后附傅衡(傅卓然次子,字青陔)《青陔遗稿》,收诗约30首。傅衡《登江峰阁》:河山胜迹已全空,高阁临江势独雄。两水纵横分内外,一峰突兀界西东。戈船直捣三吴地,铜马犹嗥六代宫。倚槛苍茫无限感,笛声吹起半楼风。

《登江峰阁》后一首《黄蓬山》,黄蓬山,在洪湖乌林镇。西周成王封偃姓部落为州国。《湖北通志》载:“州国故城在今黄蓬山。”

江峰阁建成至今已五百年,毁塌已一百年。当地文化人多有呼吁重建江峰阁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7336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