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
清代王士祯笔下的中华白海豚形象
2024-5-24 06:02
阅读:1207

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官刑部尚书。康熙二十三年,王士祯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奉命祭告南海,因缀其道途所经之地,搜采故事,撰成《皇华纪闻》四卷。卷三有《海猪》一篇。

1.jpg

海猪  康熙癸丑六月,三水有大鱼浮西南沙滩,长七尺余,遍体花白无鳞,有两翅一尾,喙长尺许,利齿如锯。居人获之,剖视其肉,与豕不异。腹中孕小鱼,亦类豕形。人以为海猪云。

康熙癸丑:康熙十二年。三水县,明嘉靖五年置,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今为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海猪,即海豚。这头搁浅海豚“长七尺余,遍体花白无鳞,有两翅一尾,喙长尺许……”应该是中华白海豚,而且还是头怀孕母豚。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沿海都有中华白海豚分布,有时也游入内河。中华白海豚幼体时为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变浅,亚成体灰色和粉红色相杂,成体纯白色。成熟个体体长2.0-2.5米。“剖视其肉,与豕不异。腹中孕小鱼,亦类豕形”。海豚肉与猪肉类似、海豚的胎生幼崽也与猪类似。故当地人称之为“海猪”。

这只海豚不幸搁浅,为当时人近距离了解海豚提供了机会,而王士祯这则记录也为今人了解海豚得名“海猪”提供了参照。

2.jpg

中华白海豚的幼豚和成年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3537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