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淮军大将雅事三则

已有 1835 次阅读 2024-5-6 21:2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吹箫抚琴、吟诗作画,文人雅事;金戈铁马、碧血黄沙,激赏武将。

1.jpg

20多年前曾读《淮系人物列传—李鸿章家族成员·武员》《淮系人物列传—文职·北洋海军·洋员》,马昌华主编,黄山书社1995。两淮地区,民风强悍,尤其是“兵、匪、发、捻”(发:长毛,太平军;捻:捻军)交乘的皖中腹地,民间纷纷结寨自保。庐州地区的团练武装,以合肥西乡的张(树声、树珊)、周(盛波、盛传)、刘(铭传)势力最大。李鸿章组建淮军,刘铭传的“铭字营”,张树声的“树字营”为最初的淮军四营之二;周盛波兄弟的“盛字营”是第二批成军的队伍。刘、张、周等后来在平定太平军、捻军之战中皆成淮军大将。王润生(清道光二十九年生,光绪三十年卒),字慰三,有《拙好轩诗稿》,其中《中兴名臣咏》,七律16首,咏刘铭传首联:“桓桓上将起淮南,发捻游氛次第戡。”亦可作淮军诸将写照。

近日相关阅读,得大将雅事三则:刘铭传得虢季子白盘,张树声诗咏包拯、周瑜,周盛传培育小站稻。

2.jpg

虢季子白盘,国家博物馆藏。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虢川司,是传世体积最大的西周时代青铜器,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虢季子白盘出土后流落民间,徐燮钧在陕西为官时购得,带回家乡常州收藏。太平军护王陈坤书镇守常州,虢季子白盘成为护王的马槽。刘铭传攻下常州城,虢季子白盘又成为刘铭传的战利品,送回合肥老家珍藏。1949年后,刘铭传第四代孙刘肃曾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

3.jpg

刘铭传有《大潜山房诗稿》,其中《写家书》二首其二:军中夜夜枕戈眠,寝食难安亦自怜。任怨任劳无别望,澄清时节好归田。  今人徐超咏刘铭传:国宝传承大有功,殊勋更在保台中。白衣暗渡智兼勇,血刃酣鏖气贯虹。千里烟消终败寇,七年业溃恨随风。一声悲啸犹萦耳,教我长望海峡东。首句即指虢季子白盘,二句谓刘铭传首任台湾省巡抚。

4.jpg

张树声后升任两广总督,署理直隶总督(清朝十大总督,直隶、两江、两广排前三)。《皖雅初集》收录张树声《谒包孝肃祠》:城南一曲尚清流,风送荷香槛外秋。遗像至今传铁面,直臣岂肯作金钩。烟波浩淼藏鱼艇,蘋藻馨香荐古洲。漫说阎罗关节重,青宫事业等安刘。(《宋史·包拯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过周公瑾墓》:鼎足功收一炬红,白杨古墓啸寒风。两朝心腹推知己,半壁江山效死忠。遗恨直吞漳水北,豪情犹唱大江东。英雄儿女今何在?埋玉深深惜此中。  想来宋代包公(包拯,谥号“孝肃”)三国周瑜(字公瑾)为张树声所敬仰。

5.jpg

唐定奎《周薪如军门盛传小站屯田赋赠》:津沽细柳作干城,共道将军解用兵。海澨屯田勋不朽,千秋又见赵营平。

唐定奎,合肥人,与兄唐殿魁加入淮军铭字营,积功累擢副将,官至福建陆路提督(从一品),谥果介。细柳: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帝自劳军,至细柳营,因无军令而不得入。海澨[shì]:海滨。赵营平:西汉名将赵充国(封营平侯),出兵河湟,得胜之后,采取罢骑屯田,强兵足食,以为巩固边防之良策。

6.jpg

陈诗(1864-1943),字子言,号鹤柴,安徽庐江县人。陈诗《尊瓠室诗话》:唐果介公赠周薪如军门句云:“海澨屯田勋不朽,千秋又见赵营平。”诗按,周武壮公官天津镇总兵,时覩天津东南至静海县境三百余里一片沮洳,又见海潮一日两至。乃上言请开屯田,以兴水利……光绪二年督士卒兴工……迄六年乃成稻田六万余亩,岁收稻数十万斛,名曰小站屯田。至今津郡攸赖。

唐定奎,谥果介。周盛传,字薪如,与兄周盛波同领“盛字营”,官至天津镇总兵(正二品)、湖南提督(从一品,军门为对提督之尊称),谥武壮。李鸿章奉敕兴复京畿水利,周盛传任津沽屯田事,成稻田六万余亩,培育出著名的“小站稻”,小站米有“白里透青,油光发亮、粘香适口,回味甘醇”之特有风味。光绪皇帝写给“周武壮公祠”的“御制碑文”有“春风楼橹,九重恃此金汤;秋水沟渠,万众饱夫玉粒”之句,玉粒,专指小站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32932.html

上一篇:邻人又送种鱼经(千载种鱼忆范蠡之三十一)
下一篇:双桨凌波跳白船(清代女诗人咏白板捕鱼)
收藏 IP: 171.113.171.*| 热度|

14 宁利中 杨正瓴 王从彦 刘进平 杨卫东 刘炜 钟炳 郑永军 孙颉 孙南屏 尤明庆 郭战胜 许培扬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