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
种分鳞族质分花(清人咏桃花水母之八)
2024-4-1 05:47
阅读:973

桃花水母是水螅纲、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的一属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因形似桃花且与桃花开谢约同时而得名,俗称“桃花鱼”。

2.jpg 

彭惕《桃花鱼》:种分鳞族质分花,漏泄春光泛水涯。作意游扬空蝶恋,无端舒卷逐波斜。绝人攀折人偏赏,才计投竿计已差。会得化工元妙处,此番芳信倍清华。

鳞族:水族。元妙:玄妙。避康熙皇帝玄烨讳。

彭惕,清代乾隆时期人。诗载清同治五年(1866)本《宜昌府志》(宜昌知府聂光銮修,王柏心、雷春沼纂)。

3.jpg

清同治五年(1866)本《宜昌府志》,刘家麟《桃花鱼记》云:“桃花鱼,东湖之异虫也。生于江,以桃花为生死。盖自城西渡内江为西洲,洲又西为桃花园,其渚为屯甲沱,上下东西不一里,而是物生焉。质甚微,视之仅有形,或取著盆中,大如桃花,翕张往来。中高而轮后卷,轮之周痕一发碧,前着数点,后攒蕊则尾也。人以其时与形名之,故谓之桃花;以其水生,故谓之鱼。漉诸手,涎一捻而已,触人手辄死。桃花既尽,则是物亦无有矣。……按,乾隆壬午长至后,水夫自镇川门汲得此鱼,置盆盎中,宛然桃花……”

东湖:雍正十三年(1735)设东湖县,1912年改称宜昌县。乾隆壬午:乾隆二十七年(1762)。长至:夏至。镇川门:明初宜昌八大城门之一的西塞门,清初更名镇川门,民国十九年(1930)因修环城路而拆除。自奉节至宜昌的长江一段,古时称作川江,水流湍急。取名镇川门即镇住江水以保太平之意。宜昌桃花水母多出现于春季,偶出现于夏季,甚至冬季。清同治三年(1864)续修本《东湖县志》载:“同治二年冬,沿江产桃花鱼,弥月不绝,亦异事焉。” 同治二年是1863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2770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