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古今诗词咏江豚(续五十八)

已有 3094 次阅读 2020-5-5 07:24 |个人分类:鲸类动物保护|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明·潘大复《江行阻风得来》:孤舟泊风雨,日夜听喧豗。石燕排空至,江豚鼓浪来。人家少烟火,田亩半蒿莱。愁绪那堪破,呼童发旧醅。

潘大复,字征复,湖州府乌程县人(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一百八十三名,登三甲第一百六十名进士。其父潘季驯四次出任总理河道都御史,提出“以河治河,以水攻沙”思想,发明“束水冲沙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清·李梦松《过江遇风》:十里江面一舟过,江豚鼓浪白鳍大。洪波带船摇上天,两岸见波不见船。同舟十人魂魄殲,山人向我掀长髯。落梅风当五月龡,雨点打江江花飞。身上俗尘天洗去,万片梅花粘客衣。

殲,古同“歼”。龡,古同“吹”。

李梦松,字梅偕,号歉夫,临川人。诸生。有《歉夫詩文稿》。

李梦松诗集中,这首《过江遇风》后面两首是《晴川阁晚眺》《偕汪山人李山人登黄鹤楼》,或许《过江遇风》这首中的“江豚鼓浪白鳍大” 就是诗人在黄鹤楼、晴川阁对应的长江中所见之景。“落梅风当五月龡”“万片梅花粘客衣”,显然源于唐朝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豚鼓浪白鳍大”,诗人同时描写了生活在长江中的两种鲸类动物江豚和白鳍豚(今作“白鱀豚”)。之前,宋代有两首诗同时描写了江豚和白鱀豚。 

140230mjyf6x6cz66y7tnb.jpg

宋·孔武仲(1042-1097)四言诗《江豚诗》,开篇即是:“黑者江豚,白者白𧐆(上既下虫)。状异名殊,同宅大水……”

宋·陈造(1133-1203)《江行四首》其二:“舟鹢凌乘著羽翰,摊钱三老喜安闲。江豚白𩷱(左鱼右忌)欺人甚,喷浪跳波帆影间。”

尔雅》收录“”字。晋代郭璞《尔雅注》,“鱀:大腹,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标准的白鱀豚形象。

鱀的异体字

072918tppjomoc2kjcrxkq.jpg

白鱀豚“淇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图片资料库) 

清·王佳幹《渡江》:江杳水冥冥,江豚鼓浪腥。长风倐万里,短棹急扬舲。天地一身小,金焦两岸青。漫劳铙吹曲,愁思满沧溟。

倐,倏[shū]之异体

王佳幹,字梦楼,号竹香,长治人。清嘉庆辛酉科举人。这首《渡江》,载于清代程之玿、常煜编辑《潞安诗钞》,共收录明、清潞州作者诗作2407首。

 

此图源自“守望江豚”优秀艺术作品—摄影类,慧科网—江苏科普云2018-01-15发布,两头江豚并驾齐驱,鼓浪涌波。本篇博文介绍三首诗作皆有“江豚鼓浪”,或许与此图相配。

向古代咏江豚诗词作者致敬!

向江豚图片拍摄者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231634.html

上一篇:古今诗词咏江豚(续五十七)
下一篇:古今诗词咏江豚(续五十九)
收藏 IP: 27.18.107.*| 热度|

3 朱晓刚 杜占池 韩玉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