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长江宜昌江段江豚图片采撷(续二)

已有 4593 次阅读 2019-8-15 19:43 |个人分类:鲸类动物保护|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本博《长江宜昌江段江豚图片采撷(续)》中曾转发刘曙松摄于长江宜昌江段的江豚图片11张。近日借助网络,又寻得刘曙松拍摄的江豚图片3张如下(第一图中江豚捕获了一条不小的鱼)

刘曙松微博认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晚报摄影部主任”,资深摄影记者,拍摄三峡三十年的摄影人。作品曾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三等奖;赵超构新闻奖;湖北新闻奖一、二、三等奖等。湖北日报今年1月7日《绿水青山春常在——湖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间③》摘录:湖北日报全媒摄影记者刘曙松家住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卷桥河边。过去一年里,他在家门口拍摄到了100多次“长江精灵”江豚,为近年来数量最多。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江豚频频现身,见证了湖北保护长江生态的成效。

2018年10月24日8时30分,宜昌镇江阁三江水域出现一幕,一头江豚与游泳爱好者在江水中“共同嬉戏”,和谐共处,岸边的市民都不禁为此欢呼,惊讶这神奇的一幕。据每天在此钓鱼的市民介绍,现在长江水域的水质很好,三江附近鱼虾富足,也是江豚喜爱的地方,每天都有五六头江豚在这“转悠”,饱餐美食。三峡日报记者吴延陵摄

注意,第二图中有三头江豚在游弋,游泳者正上岸。

中国环境网—2018第二届聚光杯全国环境摄影大赛—第四期专业摄影作品《宜昌长江江段再现江豚嬉戏》,2张

拍摄地点:湖北宜昌市镇江阁附近的长江江段

拍摄时间:2018年10月26日

拍摄内容:近日,在湖北宜昌市镇江阁附近的长江江段发现有大量的江豚活动。每天上午八点多钟和下午五点多钟是江豚最活跃的时候,此时时而有江豚跃出水面,时间很短,瞬间即消失。自从宜昌镇江阁江段发现大量江豚之后,每天来江边观看江豚嬉戏的人群,已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摄影:周学森

注意,第二图中有三头江豚在游弋。

2018年10月26日,在长江湖北宜昌段江中活跃的江豚

任卫红摄,图源见水印

11.jpg 

12.jpg

“摄影师留白”2018-07-04在其微博贴出:三江长江汇合处偶遇一群江豚嬉戏!

百度查询——宜昌市三江是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内的一条长江支流,宜昌葛洲坝建成后,以西坝为基准,西坝岛北部被葛洲坝拦截,长江就被在江心的西坝岛分成了两条河流,西坝东面内侧的江称作“三江”,西面外侧的江称之为“二江”。“三江”和“二江”在西坝岛的南部“庙嘴”处汇合,并入长江。

本博主附言:第二图为第一图之局部,可见江豚在水色较浑浊的长江里,紧挨着水色偏绿的三江。

“三大校园活动”微博2018年4月10日在其微博发布:#我拍到江豚了# ,#宜昌热闻# 要不是通过镜头拍到了微笑天使——江豚,我还以为那是两个人在长江游泳……

本博主附言:“三大校园活动”微博简介:三峡大学、三峡职院,宜昌校园活动。注意:第一图中一头江豚,第二、第三图中均有两头江豚。

湖北宜昌:长江江豚在碧绿的长江水中“跳舞”!

2018年1月11日,湖北宜昌,摄影师在至喜长江大桥上拍摄长江美景时,意外发现一条长江江豚在长江葛洲坝三江航道中“跳舞”,摄影师查看相机拍摄时间为10点25分至10点27分,后由于轮船经过,长江江豚“隐身”。

本博主附言:在图虫网上见到一组共15张图片,转发5张。

“宜昌发布”官微2019-04-18发布:#我拍到江豚了# 萌萌哒!宜昌江段再现“江豚戏水”(图/张泉)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宜昌发布”官微发布,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黄余洋2019年4月25日在长江湖北宜昌段拍摄的长江江豚。

向各位拍摄者致谢!你们辛苦啦! 

参见本博:《长江宜昌江段江豚图片采撷(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109115.html

《长江宜昌江段江豚图片采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079493.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193761.html

上一篇: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史料辑录(4)
下一篇: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史料辑录(7)
收藏 IP: 27.17.164.*| 热度|

11 郑永军 刁承泰 尤明庆 王从彦 梁庆华 刘钢 马德义 朱晓刚 杨正瓴 马鸣 韩玉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