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zhang

博文

买车记,新西兰大报新闻

已有 4301 次阅读 2013-10-24 09:4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新西兰, 买车打官司

今年(2013)5月底,从奥克兰某车行买了一辆8座商务车Toyota Aphard。买车时,车行告诉我是2005年的车。大约一星期后当我收到交通部门颁发的注册证书时,发现注册证上写的车的出生年是2004年。于是打电话询问车行,我被告知车就是2005年 的,没错,是注册经手部门 (AA)搞错了,车行负责联系更正。又等了一两个星期,还是没收到新的注册证,就直接打电话到交通部门询问车行是否申请修改,交通部门说,他们根本没有收到任何有关这个车的年份修改申请。于是,又打电话给车行,问为何还没有修改,车行说,因为忙还没有来得及做;又等一两个星期,还没改,车行又说了一堆没有来得及申请改修改的理由。几次打电话,发信息给车行询问,信息车行是不回复的,电话上就是说些理由,例如,忙,休假等等。 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车行终于打电话给我,说,车的实际年龄就是2004年,2005年是车行自己弄错了.这样,我买的这辆车就旧了一年。于是谈赔偿问题,车行说陪给我500元,我说需要1000元,两者不能谈拢。

在新西兰有一种法律程序,对小案小额纠纷 (少于2000元(?),例如买卖车,邻里纠纷),可以不向正式法庭申请判决,他们有一个特别“法庭”受理这些案件,叫 Tribunal (像中国的民事局,我想)http://www.justice.govt.nz/tribunals。对于汽车买卖,在新西兰很多,又专门成立了汽车的Tribunal (Motor Vehicle Disputes Tribunal, MVDT,http://www.justice.govt.nz/tribunals/motor-vehicle-disputes-tribunal.在Tribunal 法庭庭审时 (至少在MVDT),没有法官,而是一些懂法律的人士,或者退休律师,担当”法官“,控辩方不能请律师上堂,而必须是自己,庭审也没有正式法庭那样庄严肃穆。但Tribuna的判决也一样有法律效力,必须执行。这样的Tribunal,花费较少,所以申请人只需交50元的申请费(这也是打这个官司的所有费用)。

由于我们双方关于赔偿问题达不成一致,于是就需要上MVDT.我自己准备材料,写案卷申请,交了50元,递交给MVDT.MVDT收到控方申请后,把有关资料转给被告。MVDT首先要求是双方(再次)私下商量,如果还不能达成一致,他们择日开庭。我递交申请大约一个半月后开庭了。我和妻到庭(妻子算证人),对方是销售部经理。法庭宣读有关章程和程序后,首先由控方陈述(40分钟)。由于我事先做足了功课,在庭上我对事情经过,要求赔偿的金额以及要求这些赔偿金额的理由都做了详细陈述,用了足足40分钟;相关文件的原件也交给法庭。对方似乎没有多少准备,只提交了一份车辆进口证明书,证明是2004年的车(他们的错)。至于法庭询问为什么他认为赔偿500元,而不是对方所要求的1000多元?车行人说他们就认为应该是500元。问为什么把车的年龄搞错了并且这个年龄可以很容易查证,为什么没有及时告知买方?车行也没有说明理由,但承认是他们弄错了。所以,对方没有用多长时间陈述和反驳。整个庭审一个小时十分钟就结束了(安排两小时)。

两天后,法庭判决书送达。法庭主要认定车行两个问题: (1)故意误导消费者(车年龄),(2)车辆质量和他广告上说的不一致。判决车行赔偿1050元为车辆年龄问题,700多元为汽车修理费。如果不满判决,10 (15?)天内可以上诉。上诉期过后,赔偿方必须主动联系对方,并于七天(?)内把钱交给对方;否则,法庭会启动其他程序,强制对方交钱;任何车行在10年内,如果有多于一次没有执行法庭判决,将被吊销执照,并且在很多年(?)内不能再经营公司。结果,车行在判决书下达七八天时把支票寄给我了。事情就这样了结了。

这是一个多月前的事。

今天,有同事问我,我是不是最近有车辆问题的官司。我听后有点错愕: 他怎么知道?他说,他看了昨天的报纸The New Zealand Herald (新西兰第一大报),报道了这件事。于是上网查找,果然有此事。

这个车辆官司是很有趣的经历,让我有机会了解新西兰的有关法律和程序。妻子早就说,我应该写一个关于这辆车打官司的博客,但我一直没有动笔。今天,这事又上了报纸,成了新闻,所以,就把它记下来吧。

在任何国家,打官司都是费时费神的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准备材料,书写状子,还抽出一天庭审。官司打赢了,固然高兴,更有意义的是这个经历。但这件事上了大报新闻,还是出乎意料。新闻报道此事,是因为此案例的代表性,我想。 新闻报道上明确点名了这家车行,将来,这家车行的生意可能大受影响(这是一家很大的车行)。这多少让我感到不安。但我也自我安慰:消费者权益必须得到保障!只有这样上报纸,才能更好地警示商家:必须实事求是,保证质量。

新闻链接:http://www.nzherald.co.nz/business/news/article.cfm?c_id=3&objectid=11144955

新闻下载:

nzherald, car.pdf


就是这辆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1361-735574.html

上一篇:儿子除草
下一篇:开心一刻 (A sweet moment)
收藏 IP: 203.167.209.*| 热度|

1 张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