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娣
一位老人和他留下的…… 精选
2016-1-8 15:54
阅读:8032

     这位老人与图书馆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一位普通的读者,但又有点特别,他作为一名拾荒者,因为图书馆对他的接纳,那个他经常去的杭州图书馆被冠以“最温暖的图书馆”,而他则因为每次看书前都要把手洗得干干净净而让人肃然起敬。我去翻了下自己的博文,2014年的时候曾有过一篇“正能量:温暖的图书馆 介绍过相关的信息。大约时隔一年,去年年底的时候就看到报道“常去图书馆先洗手后看书的拾荒老人走了,简陋的房间里,只留下厚厚一叠助学凭证”,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便知道是我也曾经关注过的那个读者,只是从报道中才知道,老人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每月有5000多元退休金,但他对自己非常苛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把省下的钱捐给了寒门学子,最后人们对他的印象便已经是一个“拾荒老人”了。当时还想着要写篇博文,只是现在写博已经比较懒了,又恰逢年底忙乱,心情也不太好的时间,也就搁下了。前两天,微信上看到有朋友转的一个信息“情动杭城”, 因看到最后的提议:“我们只需要你的一次转发,写下我们的连环签名:我愿附议这个行动。愿那时,万物美好天堂,应该是有他所在的图书馆的模样”,便也在微信朋友圈转了这个微信并留下“我愿附议这个行动”的附言,后被朋友说我上了那微信的当,为他们免费推广了那个公众号,我却并不以为然,其实我都并不完全认可要在浙大图书馆前去竖立老人的塑像这个倡议,但觉得多宣传一下老人的事迹让更多人了解,没什么不好的,也算是弥补自己偷懒没写博文的遗憾吧。

     结果那微信还真的引起了一场风波,相关介绍可看“一座雕像的众筹,引发一场关于“附议”的风波”这个报道 。网络时代,有些争议其实无非是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好在对待韦思浩老人大家都公认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今天看到这个事情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杭州日报、杭州图书馆联合发起 “文明阅读,好好看书”公益行动 ,说实在的,韦思浩老人的事迹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鞭策,能从他身上汲取“从生活小细节着手,用举手之劳,来共同营造一个爱书、爱馆的悦读氛围,于细节处见精神,积小善而成大善,留下书香,留下文明”这样的精神,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很高兴看到此事这样的走向,更高兴的是看到“韦思浩雕像初稿完成了”, 无论这雕像最后放在那里,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把我以前的博文中所贴从当时的媒体上找到的老人的图片再转贴一下,最后一张图是将为老人塑的雕像主要参考的素材,是老人坐在图书馆,近距离看报的形象。说实在的,韦思浩老人其实是个非常普通的人,但如果这样的普通人多一些,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他那样把那些普普通通的事情做到了,做好了,这个社会一定会更美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美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474-94903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