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江南书城” 天一阁 精选

已有 8530 次阅读 2014-5-29 11:01 |个人分类:图书馆那些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藏书楼, 天一阁

      宁波去了多少次都算不出来了,不可思议的是,以前去宁波,大多匆匆来回,竟一直没有再访“天一阁”,算起来,上次还是在大学毕业那年去的。不过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自己潜意识里,访“天一阁”有点像朝圣似的,必须比较正式隆重。谁想这次去宁波,因为准备当天赶回杭州,车到得又比较早,入住饭店的话大概也就在房间休息了,没有住下,便拉了同伴去参观“天一阁”,只是仍不是那种正式隆重的参观。

       “天一阁”坐落在宁波市月湖之西、宁静的天一街中,是一幢古色古香的明代建筑,设计精美的江南园林。“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被誉为“江南书城”


大门入口,挂着“南国书城”的牌匾


天一阁的创始人范钦的塑像

        范钦,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曾多地为官,爱书如命,嗜书成癖。他的宦迹遍及半个中国,每到一处,都悉心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对无法购置的书就雇人抄录,经史百家之书,兼收并蓄。辞官时,他把搜集到的各种奇书都带了回来,藏于宁波月湖之滨的故宅“东明草堂”。后“东明草堂”已显空间不足,为使心爱所藏得到永久性的保护,范钦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前后,构楼六间以为藏书之所,这就是“天一阁”藏书楼。从天一阁的选址、定名到形制的确定,无不凝聚着范钦的用心良苦。藏书楼位于范氏故居之东,庋藏与起居不相毗连。楼前开凿水池,使其与月湖相通,蓄水备用。楼前 “天一池”,平时一泓清波平添三分美景,急时汲水灭火以保庋藏无恙。后范钦曾孙范光文更将藏书楼前的花园作了精心设计,使藏书楼成为江南独具风范的园林杰作。天一阁的建筑形式对中国古代藏书楼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后来乾隆即仿天一阁形制,建造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澜、文宗七阁,用以贮藏《四库全书》。使天一阁在全国更享盛名。当时不仅仅有皇帝的下诏效法,在民间更有众多因仰慕而效仿的追随者。




        范钦是一位兼收并蓄、兼综四部的藏书家,他不仅“喜收说经诸书”,尤其重视明朝当代文献的收藏。当时阁内储有藏书七万多卷,藏品具备五大特点:孤本多、抄本多、可与他本印证者多、明代文献多、碑帖多。天一阁收藏的科举录最为丰富,现存370种,其中90% 以上为孤本。地方志和科举录成为天一阁藏书中的双璧,在当时文士学子中颇有影响。这些文献是研究我国明代天文地理、农政水利、政制贡赋、民情风俗等的珍贵文献资料,亦可称为稀世珍宝,价值连城。清乾隆年间,因编修《四库全书》,乾隆诏谕天下各大藏书家踊跃献书。范氏家族会议研究决定,最终呈献641种,为当时全国私家藏书楼中的四个献书大户之一。其中95种书编入《四库全书》(该书共收古籍3460多种),另有381种编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合计476种;为诸家进呈之冠。

        范钦为了保护自己苦心搜集的藏书,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为后辈制订了许多严格的阁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便是藏书楼的族规。范钦规定藏书由范氏族中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非房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并且还规定,违反阁禁,一至三年内不得参加祭祖大典。这样就防止了书籍个人占有和书籍的分散流失。由于阁禁森严,也使许许多多想一登天一阁者望楼兴叹。范钦临终时,考虑到防止书籍分散的问题,把家产分为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天一阁及数万卷藏书,长子范大冲毅然决然继承了天一阁。为遵奉先辈“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训,范大冲又为后辈制定了族规,曾拨出部分良田,用田租的收入保养藏书楼。





       天一阁藏书原有七万余卷,虽管理严密,但还是难免多次偷盗、战乱等祸害,但自清乾隆年间开始,书籍开始陆续散失,到解放前仅存一万三千余卷,损失五分之四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宁波人民政府委派了专职干部加强了天一阁的管理工作。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五日,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天一阁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了藏书楼,整理周围环境。由于天一阁成了国家的一个藏书单位,宁波许多著名的藏书家也先后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图书、绘画、碑帖等文物捐献给天一阁收藏。


都市中的古建筑,与周边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474-798627.html

上一篇:悬崖,爱到无退路
下一篇:儿童节随想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49 许培扬 武夷山 陈小润 郑锦怀 张帅 曹聪 李健 鲍海飞 庄世宇 高敏 王振亭 肖振亚 应行仁 张奎勇 王善勇 刘桂锋 彭真明 强涛 燕文韬 李学宽 杨正瓴 李伟钢 张忆文 余昕 柳东阳 刘立 曹建军 李泳 陆俊茜 陆雅莉 yuweihong aniuaniu xyxy220 huan771 anran123 biofans zyp321 jianhuiy dulizhi95 xqhuang ybtr3929 aliala 心静如水 zjqing weilu1 hqing6 yjh400 wuji2017 HANGQ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