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条报道:“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 作家称其过于深刻”(见http://news.sina.com.cn/c/2013-09-04/111828129714.shtml ),其中提到的一个观点是:初中生的阅读不宜过于深刻。青年作家赵瑜认为,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赵瑜说,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赵瑜认为,初中生的阅读,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多在知识、孩子气等浅表层面,“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他说,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看到这样的报道,我是很不以为然的。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无疑是孩子读的最有深刻印象的东西了,那就更应该把经典的东西选进去。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许多孩子根本没时间和兴趣去读那些经典,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语文课本如果也走轻松趣味的路线,恐怕许多经典作品孩子们一辈子都不会接触了。正如我女儿,已经到了大学阶段了,我国的四大名著至今还没有一部是完整读过的,有一次不知聊什么事情的时候我提到某某人很有点史湘云的气质,她茫然地问我:史湘云是谁?我估计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她大概不会知道几个红楼梦里的人物。哪怕是经典,也有浅的和深的,可以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去读,而有些经典作品,则可以随年龄增长不断由浅入深地感知其内涵。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美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474-72236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