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勇
今天我以母校什么为荣?明天母校为我什么而骄傲? 精选
2015-3-14 14:14
阅读:23861

今天我以母校什么为荣?明天母校为我什么而骄傲?


最近我的信箱里经常收到我在香港读博士的那所大学的信件。发信人是大学校友总会的一位负责人。我也不太清楚,这位老兄是如何找到我的联系方式的。一天我接了一个陌生电话,操着一口港式英语向我确认是不是哪年哪年毕业的本校学生?我说是。他很兴奋地说,终于又找了一位校友!于是,我几乎隔三差五地就会收到这位老兄的邮件,向我“汇报”大学的各种大事,比如说要换新校长了,校董会开会讨论什么问题了,又建新校舍了等等。说实话,我都有点不适应,你说我又不是什么明星大腕,高官大亨,我又没钱给大学捐款,这些大事,小事有必要跟我这个普通校友汇报吗?可时间一长,尤其是不断收到这样的信件,有时还会收到校友会打来的电话,说今年春节我们大学校长要悉尼慰问在澳洲工作的校友,问我有没有时间参加校友会组织的晚宴(免费的,并且欢迎带家属,这点很重要)等等。这样的真诚的邀请一旦频繁,有时你会稀里糊涂地觉得自己跟“母校”的距离越来越近,很有归属感的样子。

反观我们中国内地众多的母校,无论小学,中学,大学还是研究生甚至博士阶段的大学,我相信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为我骄傲。”这句曾经让多少人心潮起伏的豪言壮语,多少年以后再想一下,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基本就是瞎扯。为什么这么说呢?别的不提,你就去看看各个自己母校的网页就很清楚了。母校们都是以什么样的人为骄傲呢?要么是高官,要么是企业大亨,要么是院士这个级别的牛人。其他人(比如说科学网著名博主:))想上校友网,门儿都没有。这里必须澄清一点,母校们以这些无论是在政界,商界还是学界的顶尖人士为骄傲,并宣传他们,并没有错。错的是不能只以这些人为骄傲,否则“我以母校为荣”中的“我”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远。

女儿明年就要上小学了,日子过得真快。为了给女儿选学校,老婆和我实在是煞费苦心。在澳洲孩子们上小学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公立学校,一种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就是政府花钱建的,孩子们上学中小学阶段基本是不用花家里多少钱的。公立学校也是有好有坏,孩子们上学是按照自己居住所在的区分片就近入学。好的公立学校所在的区当然是好区,好区的房子贵的惊人,名字叫“学区房”,这个名字全世界都通用。除了公立学校外,澳洲还有很多教会办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环境普遍要比公立学校要好不少,当然学费也是很贵的。为了给孩子选一个好的学校,光听别人介绍经验还不够,还有亲自到学校参观。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所私立学校并不是里面的设施有多先进,而是学校的软环境。什么是软环境呢?就是这所学校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为目标。我们中国人的家长最关心的可能还是学校对孩子们的学习抓的紧不紧啊,有什么特长班没有?将来名校的入学率是多少?等等。可我们那次参观,正赶上孩子搞一个什么活动,一个坐轮椅的小男孩很是惹眼。老师说这个学生患有某种病(我没听懂那个单词),要坐轮椅,但有时候会需要同学们帮助。于是他们班的同学们会轮流帮助他推轮椅,照顾他。老师轻描淡写的介绍,再加上孩子们欢乐的表情让我有理由相信老师最后说的话:所有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一辈子都会爱这所学校。

今天我以母校什么为荣?明天母校为我什么而骄傲?我想我们应该有了明确的答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善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2836-87438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