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基础?
我们经常说搞科研要有好的基础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好的基础?有个什么标准吗?另外什么是真正的独立思考?与好的基础有关吗?
在我看来,好的基础就是至少经过了本科和研究生的知识学习,成绩优秀。其实光成绩优秀还远远不够,一个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好的基础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简单地讲就是变成自己的知识。什么是自己的知识?就是将你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如何联系起来?那要从我们中学学过的初等数学,高中物理化学这些基础说起。不要小看这些中学学过的知识,随便拿出一个知识点都是诺奖级别的成果。而我们大学,研究生学过的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数理方程,数值分析,以及五大力学,连续介质力学等与中学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些学科之间是什么关系?大学或研究生阶段一但涉及到所谓的专业课,其实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学科的基础之上的工程应用。一旦专业课中哪个概念,哪个理论,公式不懂,就一定要寻根问底找到它们最初的数学或物理源头。这样问题想多了,想通了,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样的知识一定是活的,这就是好的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如此,作为老师也是一样。好的老师上课讲什么?就是要把知识点的前世今生讲清楚,这是知识最美妙的地方。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掌握,而不是为了考试机械地把知识点记住,背下来。
也许有同学会说,遇到新的知识看不懂,也找不到源头,或者不知怎么找怎么办?通常有三个办法,一是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的答案。网上的信息很多,很多人可能遇到相同的问题放到网上,很多人讨论的信息可供参考。二是找人请教,讨论,这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讨论很多问题会很快解决,而且印象深刻。如果上面两种方法都行不通,那就先把问题放一放,过段时间再看,可能一下就通了。总之,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自己主动去建设。基础这个东西需要不断积累消化,但也不能走极端,那就是不能一辈子都打基础,人还需要创造,去创造新的知识和理论。如何创造呢?独立思考很关键。
什么是独立思考呢?独立思考的前提是清楚自己知识体系中任何一个知识点,任何一个理论都有条件才成立的,超过了这个条件就不一定成立。独立思考其实是甄别已有知识的不足以及对新知识进行批判性地接受的思维过程。独立思考不是盲目地否定一切,有什么样的基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独立思考的水平。科研是什么?可以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经过独立思考去解决一些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那么什么是创新性思维呢?那就是运用联想思维和逆向思维考虑问题。所谓联想思维仍然是建立在自己活的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触类旁通。逆向思维亦是如此。另外,所谓创新性思维必须是逻辑思维。西方的形式逻辑,以及东方的辩证逻辑思维可以综合运用。西方的逻辑就是不断分解,机器,零件,分子,原子,电子,量子等等。东方的逻辑讲究天人合一,其实是看整体。各有优缺点,综合运用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总之创新不是天上掉馅饼,在我看来,甚至不存在所谓的从0到1,任何突变都是渐进的结果。仰望星空,就是运用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脚踏实地就是打好基础,基础就是活的知识。用活的知识客观地去思考问题,就是独立思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善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2836-132239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