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庆
雨后蜗牛多
2023-5-12 11:04
阅读:2452

非洲大蜗牛(学名:Lissachatina fulica)是腹足纲玛瑙螺科的中大型陆栖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可超过20厘米。夜行性,杂食性。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平时躲在阴凉的地方,且在壳口上做一层白膜(假口盖),只余一个小孔来呼吸,将螺肉缩入壳内以防脱水。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可危害500多种作物。该物种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则危害极大。一次可产下30到700粒卵,繁殖很快。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白玉蜗牛,动物界玛瑙螺科玛瑙螺软体动物。白玉蜗牛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只要温度、湿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白玉蜗牛因头、颈、腹、足、身体肌肉白色如玉而得名。白玉蜗牛全身是宝,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含有20种氨基酸)、低脂肪、胆固醇趋向于零的高级营养品,综合利用价值高,需求量大,深度加工大有可为。可使皮肤保持细嫩健美,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摘自百度)

      海南保亭南美假日小区绿化很好,人行道两旁种满各种花草树木。由于阴凉处较多的缘故,小区里蜗牛也较多,主要是非洲大蜗牛,也有一些白玉蜗牛。雨后散步,常可看到人行路上爬行的蜗牛。2023.5.10,也许是雨大和下雨时间长的缘故,我们傍晚散步时看见的蜗牛,居然超过20多只。


                                                                                                              (非洲大蜗牛)

                                                                                                     (白玉蜗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徐长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051-138771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