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庆
科学问题属性的学习和选择何其重要 精选
2020-7-5 22:48
阅读:48755
标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学问题属性, RCC评审

image.png

科学问题属性的学习和选择何其重要

按项目的“科学问题属性”进行申报和评审,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委)“明确资助导向”改革的新举措。通过参加今年基金评审的亲身体会,我深切地感觉到:无论对于申请人,还是评审专家,对项目科学问题属性的学习、理解和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

按项目的“科学问题属性”进行申报和评审,这是基金委“明确资助导向”的改革措施之一。申请书标注的科学问题属性为如下四类

鼓励探索出原创”:科学问题源于科研人员的灵感和新思想,且具有鲜明的首创性特征,旨在通过自由探索产出从无到有的原创性成果。

聚焦前沿,独辟蹊径”: 科学问题源于世界科技前沿的热点、难点和新兴领域,且具有鲜明的引领性或开创性特征,旨在通过独辟蹊径取得开拓性成果,引领或拓展科学前沿。

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科学问题源于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且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特征,旨在通过解决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促使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

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科学问题源于多学科领域交叉的共性难题,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旨在通过交叉研究产出重大科学突破,促进分科知识融通发展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全部推行按科学问题属性进行网上申报和网上评审。每一科学问题属性都有自己独立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标准,彼此不同。评审专家需严格按照申请人选择的科学问题属性进行针对性评审,并对每份标书做出综合评价(A、优   B、良   C、中   D、差 )和资助意见(A、优先资助   B、可资助  C、不予资助。由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有限,通讯评审专家同意资助的项目通常控制在40%以内。如果申请人选择的课题科学问题属性不合适或不对,显然会影响评审结果,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

2018年1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本人的专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指导与技巧》(详情见“感谢科学网,帮我出本书: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8205.html)。这本书的重要内容,是本人根据多年申请和评审的经验及体会撰写的标书歌。

50906-封面封底(1).jpg


 关于填写申请书简表应注意的三要素,我在标书歌写下了如下四段话:

(1)题目摘要关键词,三脚临门开新篇,新颖奇特印象深,一路高歌成美谈;

(2)题目醒目夺眼球,画龙点睛开新篇,简明具体新颖好,切忌假大空旧全;

(3)关键词需仔细选,摘要露脸新颖显,有助组织选评委,中标成败甚关键;

(4)字斟句酌写摘要,恰如名片金光闪,四百字中信息多,依据假说方法全。

现在看来,课题科学问题属性的正确选择尤为重要。因此,在标书歌中还得加上一句:

        科学属性很重要,基金评审分跑道,倘若填错千古恨,属性内涵要记牢。

无论是申请人,还是评审专家,都应认真学习基金委关于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和内涵。这对于保证申请人的顺利申报和评审专家的评审质量都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这样,申请人才能选对合适的科学问题属性,万里长征起好步,为基金的成功申请奠定基础;评审专家才能按质保量地将符合要求的创新性项目选出来,做到RCC(负责任、讲信誉和计贡献)式评审。

基金委今年开始进行“负责任Responsibility)、讲信誉Credibility)和计贡献Contribution)(简称RCC)”的评审机制试点。其中,“负责任”要求评审专家在评审项目中,既要对基金委负责任(遴选创新项目),也要对申请人负责任(完善研究方案)。因此,评审专家必须按照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内涵和判定标准,对接收的每份标书进行“负责任”的评审。

本人对四种科学问题属性关注重点的理解分别是:“鼓励探索出原创”(强调的是“前无他人”)、“聚焦前沿,独辟蹊径” (强调的是“开辟新路”)、“需求牵引突破瓶颈” (强调的是“突破瓶颈” )、 “共性导向,交叉融通” (强调的是“学科交叉”)。

  本人曾中标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94-2016),连续20余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通讯评审。2017年和2018年,时年72岁和73岁的我又连续两年申报国自然项目,结果均铩羽而归。从基金委反馈的信息来看,评审专家对这两项课题的立题依据、创新性、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等都是予以肯定(或基本肯定),第一项还上了二审(会评)。鉴此,我做出了“就此挂靴,不再申请”的决定。为了发挥余热,做好人梯和铺路石,2018年以来,除了承担少许教学任务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外,主要干了2件事:(1)出版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 指导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2)应邀到10多个单位进行基金辅导讲座。(前脚刚歇后脚忙,他人中标同样喜: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94056.html)。

192949mnhqznlmc5nlnhbm.jpg


   2017年以后,我没有收到基金委的参评邀请,本以为评审生涯已告结束。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基金委今年又邀请75岁的我参加国自然面上项目的评审。对于我来说,这次评审是一次学习过程,使我对于国自然项目评审的变化和具体要求有了进一步了解,收获颇多。

   在评审过程中,我发现有的申请人对项目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和内涵学习了解不够。在本人评审的项目中,四种科学问题属性( “鼓励探索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 “共性导向,交叉融通” )均有人选,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课题符合聚焦前沿,独辟蹊径的判断标准科学问题属性选错,这是影响申请项目评分的主要因素。影响评分的其他情况还有:例如,创新性不强;缺少明确的科学假说;参考文献过于陈旧;年工作时间不合理;技术路线欠完善;实验方法描述过于简单;研究内容大多已完成;经费预算不详实;缺少代表作或层次太低.....

为了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审,我们要了解课题研究的“首创性、原创性”和“引领性、开创性”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学科交叉的含义是大概念还是小概念?诸如此类,恐怕每个人的理解和看法不尽相同,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所以,建议基金委组织专家进行讨论,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判定标准,使每位项目申请人和评审专家都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基金申请人和评审专家都要学习和熟悉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内涵和判定标准。它对于基金申请人的成功申报和评审专家的公正评审,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 。


DSC06480.JPG

相关专题:基金申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徐长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051-124074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