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ft2000 三农相关政策议题

博文

郑风田:成都地票交易为什么被叫停?

已有 2731 次阅读 2011-1-8 15:2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郑风田:成都地票交易为什么被叫停?

 

曾经火爆的成都地票交易突然被叫停,引发人们诸多思考:为什么被叫停?是暂停还是永久停?这是否昭示着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风向将转?如果是,又将转向何方?

 

其实成都地票交易叫停一点都不奇怪,成都地票交易的本质是来自国土部耕地增减挂钩试点办法。该政策的初衷是通过耕地占补平衡解决城市化用地与粮食安全的矛盾,但在实际过程中却被不少地方政府理解为简单的通过村庄大拆并让农民被动上楼腾出土地来搞城市化。这种政策在去年达到顶峰,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二点:

 

其一是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目前的村庄大拆并基本上来自农民的宅基地,通过把农民集中到楼房去住,把农民的村庄推平得来的。实际的情况是农民大部分是被动上楼的,导致“上楼致贫现象”。农民住楼房的基本条件应该是有正式的非农就业岗位,如果农民还继续从事农业,如果上楼居住会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很高的成本与不便。为什么会这样?过去农民居住的村庄周边都是农田,农民离承包地很近,易于劳动,各种人畜粪便也易于进入农田进行良性循环。农民拥有比较大的宅基地一般都可以发展庭院经济,种些菜,养点猪鸡等,可以节省很多资金。如果被上楼,不但水电费等要交,而且各种养殖种植等庭院经济没法搞了,成本高出不少。继续从来农业生产的农民如果上楼就等于革了他们的命。

 

我国目前宅基地换房与集中居住搞得比较好矛盾较少的地区,基本上都是非农就业机会多的地区,比如苏南有很多村办工业,人均耕地少,靠农业农民无法养活自己,大部分农民已在企业中上班,通过集中居住,住到楼房去,农民的抵抗比较小。天津的宅基地换房也是如些,天津近年发展很快,农民非农就业机会也比较多,通过宅基地换房,农民有一定的积极性。

 

但问题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既没有上级部门批准试点,农民又没有非农就业机会,就大胆把农民的村庄进行撤并,建几幢楼房,让农民被动上楼。背后的冲动基本上就是强占农民的宅基地,一手对农民低价补偿,另一手高价卖出,地方政府是最大的获益者,这势必引起农民的很大反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份报告,2007年,成都国有土地出让总成交 635.7亿元,纯收益 421.5亿元,是上一年的三倍多。以成都郫县的第一个挂钩项目区为例,通过拆村集中楼房居住获得净增耕地 263亩,这个指标者作为经营性用地公开拍卖总价达到11亿人民币,原来村庄只获得1.35亿收入,仅相当于卖地收入的12%,到农民手里就更少了,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拿了大头,引发利益分配矛盾。

 

其二是如果此风不刹将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的土地增减持钩基本上都是拿劣地换良田,耕地质量打了许多折扣,同样的面积但粮食产量却差别很大,长此以往,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村庄被推平,改为耕地,而实际占用的建设用地基本上都是郊区的良田。这些的增减持钩置换结果,可能面积上差不多,但产量却差老远了,能够有一半的产量就不错了。耕地不是一推平就有了生产力,它需要多年的精心培育。去年我国蔬菜价格猛增,跟各个城市把郊区的肥田菜地用来种房子有密切关系。种蔬菜的地应该基本上都是高产良田,而拆并的基本上都是边远山区的村庄,土质差不宜耕种,这样的土地置换显然是只注意了“纸面平衡”,忽视的粮食产量平衡。

 

村庄大撤并后患无穷。如果成都成票不叫停,全国各地的模仿示范效应太强,会引发很大的社会问题,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去年1110日国务院专门针对村庄拆并召开常务会议,对土地增减挂钩进行了规范,会议要求农民集中居住所腾出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严禁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名,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会议还强调,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超出试点范围开展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或擅自扩大挂钩周转指标规模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地方政府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联。

 

这次的成都地票被叫停,被不少人解读为中国的农村土地政策面临调整。向什么方向调整?我认为只能朝着更规范更明确的方向走,让目前打擦边球的地方越来越少。未来我国农村土地改革风向应该是将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基本农田制度,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能够留下足够的空间。其实2008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定调,以后要通过土地用途制,确保我国的基本农田制度,以满足粮食安全生产的需要。

 

粮食安全与农民利益保护一直是我国“三农”政策的基石。只有确保二者的改革才是可持续的。成都地票试点要达到上述二个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007-402321.html

上一篇:郑风田:2011年全球与我国粮食形势紧张依旧
下一篇:郑风田:真正解决抗旱非一日一功
收藏 IP: .*| 热度|

2 樊晓英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