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udong4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udong45

博文

关于虚伪

已有 3782 次阅读 2012-12-22 15:38 |个人分类:个人吐槽|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color, black

 

 

虚伪,顾名思义,假的意思,真的对立面,很容易让人想起面具这个词。多数人被称作虚伪时,我想都不是有什么太好的感觉。因为大家多知道它是个贬义词,也是一个敏感词,因此大家多不敢也不想去触及。很多时候,很多亲友都告诫我: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渐渐晓得了。看到过逢场作戏的戏子型人格的人, 他们不懂得自尊自爱, 出卖人格尊严实现个人利益, 为人所不耻。更有甚者,有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们具有君子之身小人之心 , 全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这是让人唾骂的,甚至有些连戏子型人格的人也鄙视这群伪君子:宁做自己的真小人,不做他们的伪君子!

面具的消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过分的人格面具膨胀牺牲本身的天性而总生活在紧张之中,是要出乱子的。荣格先生曾提出人格面具理论。我不是搞心理学的,但读了一点,感觉有意思,觉得有必要分享。人格面具的形成是普遍必要的,与教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它保证了让我们与其他性格的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以共赢惠及长远的发展,从存在即合理以及辩证法的观点也都可以佐证,只不过度的问题。我们国内校园内的理论政治教育从小到大给我们灌输真实和坦诚等思想,这是好事。因为不如此的话,社会风气日下那是必然,国家更是难于管理和发展。当然,方今的校园外的行为道德教育如何,这里不做讨论。可是就说真诚和坦诚一定是好事吗?能读懂这篇文章的,都不是小孩子,都有各自的多彩的阅历,我想多能认同:善意的谎言,有时是一种感动;理性的法律制裁,也有让人扼腕痛惜的。就简单到,平日的交往,你真诚和直爽地不假思索地数落对方的不是,稍有不假造成的表达不到位,适当其反那是司空见惯的。当然志同道合性格形似的,可以减小这个频率,可是大环境和个性格多异性必然不能把这个概率降低到零。比如文革时期的 “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 说多少实话, 挨多少臭骂, 说多少谎, 得多少奖”。 在这样一种道德氛围下,慢慢地一些原来、真诚坦荡的人道德潜能受到抑制, 为了与社会适应、协调, 他们不得不口是心非, 变得虚伪,于是道德滑坡、 世风日下、人格危机,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虽然方今整体风气没有如此明显,有“小月月门”,有“小月月再现门”,有感动中国人物,还是有感动中国人物,但风气真的如何,问媒体乱哄哄的,有老牛部门的,有松鼠部门的,小马不得而知,估计元芳也不知所措。至于我们或处于象牙塔内,或处于底层,对此感觉还非成熟,甚至这个时代也只有盖棺定论的时候才算有些真实。

季羡林先生曾从能力的角度谈论过虚伪,他认为有时谦虚,过了度就是虚伪了。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而真诚是第一标准。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对于虚伪人格的度的衡量,我们各自忖度,适可而止,莫妄自定义他人或自己是否虚伪,日久见人心,借孔子判断别人是否虚伪的方法“ 听其言而观其行”,我也造个孔子体:“扪己心而观己行。”防止有“错字”(官方说法为“通假字”)而错解东哥的意思,说东哥“虚伪”。天冷,我不想跳进黄河去洗,所以老老实实将此翻译成现代语:弱弱地问一下自己:“此事此景,我们内心深处是否善意真诚?”,然后为人行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86763-645291.html

上一篇:关于老人善恶
下一篇:关于理想
收藏 IP: 116.246.2.*| 热度|

1 肖建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