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浙大北大清华蝉联三甲。又一次的新排序,激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凡响,排序是好是坏,应该按什么标准排,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话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排序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比如为学生及其家长选择大学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大学的竞争和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引导社会投入高等教育的资金流向等。然而,公众对排序议论纷纷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排名不公正地将一所院校简化成一个孤零零的数字从而掩盖了院校特色,这种做法使得各个院校浪费宝贵的人力物力资源,试图在这一制度中一赌输赢”。这是美国高校联盟组织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高校排名的激烈反对。这个尖锐的批评何尝不能用于国内的大学排名呢?且不说学校排名存在信息限制甚至被操纵的可能,学校的特色和传承已久的大学精神能够量化和排名吗?大学的好坏,根本无需排行榜指手画脚。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人格教育”。我们的大学应该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健全的奖学金体系,能够保证贫寒家庭的子女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坚决摒弃贵族教育或等级教育。我们在排行榜中看到的只是技术指标,对各个大学的认识只能局限在有限的数字上,无法获知大学的创新意识和办学理念。就是高校自己也难以通过排行榜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担负起真正的使命。
(2)排行榜只是一家之言,国内国外各种不同的排序机构纷纷以自己的指标来排序,难免都有各自的缺陷,或许有人说,我相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网大,这些权威机构的排名。然而,指标体系是大学排序的核心部分,就连这些机构,都没有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年一度的美国大学排行榜最具权威性。它列出十八项不同标准,如学术声望、录取率、校友捐款率、毕业率和师资等等,向数千名教育专家、大学行政主管等发出问卷,再以一套复杂的公式算出各大学的总分,即便这样仍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广东分院的中国大学评价评价方法主要以高校人才培养(研究生、本专科生培养)、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两方面的情况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在科研数据统计中并不仅限于“成果”,也包括了“投入”),收集来自公开渠道的统计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并根据结果进行大学排名。有专家认为,该院指标体系的特点是分项细、数据多,但计算复杂,因而即使能较为妥善地解决综合计量的问题,但仍然难以避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关于统计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如学术专著的认定、论文级别的划分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有一些科技成果奖励, 在计量时也难以处理,如奖励对象有的是人员、有的是成果;有的奖励不定期或没有明确的年限划分; 奖励的级别也难以确定;科技成果的评选设奖也存在过多过滥的情况。而在科研经费统计上,则存在着难以处理重复计算与区别经费来源方面的问题等等。
而且指标体系每年都在变动中,让公众怎么相信排序的公平性?有人对对指标体系的完善报有希望,然而《美新》从1983年就发布排序信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从1987年探索大学排序,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内外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完善体系,这能让大众对排序有信心吗?所以,要想使大学排序得到更多人的信赖,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国内与国外可以相互借鉴。在未形成规范的评价体系之前,随意发布不科学的大学排名,会对学校声誉造成损害,而带有主观色彩的排名,则容易误导考生和社会。
总之,任何排名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当下许多地方已经通过法律的约束禁止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按照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潜力具有语言、音乐、数学、技能等8个方面的潜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强势智慧。高校同样如此,强行量化的结果只能是苍白的数字掩盖了一些长处和短处。因此,面对大学排行榜,公众应该理性看待。
相关专题:大学排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葛文芹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83370-540158.html?mobile=1
收藏